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导论 | 第14-17页 |
第一章 中国禅宗的特点以及看话禅以前“疑”的萌芽 | 第17-38页 |
第一节 中国禅宗的特点与“疑”的内涵 | 第17-29页 |
一、中国禅宗的特点 | 第17-25页 |
二、禅问答与“疑” | 第25-29页 |
第二节 看话禅以前中国禅宗的“疑” | 第29-38页 |
一、“指事问义”的内涵与“信”和“疑”的关系 | 第29-33页 |
二、看话禅以前“疑”的意义 | 第33-38页 |
第二章 看话禅形成的背景与大慧宗杲的“疑” | 第38-68页 |
第一节 看话禅形成的背景 | 第38-53页 |
一、宋代社会与宋代禅宗的特点 | 第38-47页 |
二、宗杲与宋代士大夫 | 第47-53页 |
第二节 宗杲的开悟及其对“文字禅”、“默照禅”的批评与“疑” | 第53-68页 |
一、宗杲的开悟与“疑” | 第54-58页 |
二、宗杲对“文字禅”、“默照禅”的批评与“疑” | 第58-68页 |
第三章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之“疑”的含义与作用 | 第68-92页 |
第一节 《大慧语录》的“疑”的分析 | 第68-81页 |
一、“疑”的分类 | 第69-77页 |
二、“疑”的含义 | 第77-81页 |
第二节 宗杲看话禅的特点和“疑”的作用 | 第81-92页 |
一、“以悟为则”与“疑” | 第82-85页 |
二、“生死事大”与“疑” | 第85-92页 |
第四章 宗杲看话禅修行的方法与“疑” | 第92-123页 |
第一节 宗杲看话禅修行的特点与“疑” | 第92-105页 |
一、“提撕”、“厮崖”与日常修行 | 第93-101页 |
二、“禅病”、“打成一片”与“疑” | 第101-105页 |
第二节 看话参究方法与看话三要 | 第105-123页 |
一、“不得”之工夫与“疑” | 第106-117页 |
二、“大信根”、“大愤志”与“疑情”之关系 | 第117-123页 |
第五章 宗杲看话禅之“疑”的意义和影响 | 第123-154页 |
第一节 宗杲看话禅之“疑”的意义 | 第123-140页 |
一、其在“公案”与“话头”之关系上的“疑”的意义 | 第123-130页 |
二、宗杲看话禅之“疑”对禅修思想的发展 | 第130-140页 |
第二节 宗杲以后看话禅的展开以及对高丽普照知讷《看话决议论》之影响 | 第140-154页 |
一、宗杲看话禅对无门慧开、蒙山德异、高峰原妙等之影响 | 第140-147页 |
二、宗杲看话禅对高丽普照知讷《看话决疑论》之影响 | 第147-154页 |
结语 | 第154-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4页 |
后记 | 第164-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