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道家论文

存在与朴真:先秦道家人文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导论 先秦道家人文观的研究思路与理论视角第9-24页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第11-18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四、本论的理论视角第20-24页
第一章 涵义与成因第24-50页
 第一节 先秦道家人文观的涵义第24-42页
  一、中国人文传统的特征第25-34页
  二、追寻存在意义的“人文”第34-39页
  三、先秦道家人文观的涵义第39-42页
 第二节 先秦道家人文观的成因第42-50页
  一、社会:天下无道第42-44页
  二、个体:存在之困第44-47页
  三、价值:人文重构第47-50页
第二章 基本理念:天人合一第50-87页
 第一节 先秦“天人之学”概述第50-61页
  一、“天”、“人”之义第51-53页
  二、先秦“天人关系”述要第53-59页
  三、天人合一:作为“价值结构”第59-61页
 第二节 先秦道家的“天人之学”第61-74页
  一、人道法天:老子的“天人之学”第62-66页
  二、与天为一:庄子的“天人之学”第66-71页
  三、天人合一:人文观的基本理念第71-74页
 第三节 “天人合一”基本理念的内涵第74-87页
  一、“道为本根”的理念第75-81页
  二、“天人一体”的理念第81-83页
  三、“守一处和”的理念第83-87页
第三章 核心诉求:自然—朴真第87-126页
 第一节“自然—朴真”诉求的形成第87-97页
  一、反思“礼乐—仁义”之弊第87-92页
  二、追求“自然—朴真”价值第92-97页
 第二节 “自然”人文诉求第97-112页
  一、自然:形成“社会人文环境”第98-100页
  二、老子:“自然”社会政治第100-105页
  三、庄子:“自然”个体心灵第105-112页
 第三节 “朴真”人文诉求第112-126页
  一、朴真:建构“个体人文价值”第112-114页
  二、老子:见素抱朴第114-117页
  三、庄子:法天贵真第117-126页
第四章 根本主旨:朴真之在第126-156页
 第一节 “朴真”的人性第128-140页
  一、何谓“人性”第128-130页
  二、老庄对“人性”的关注第130-134页
  三、“由朴而真”的人性第134-140页
 第二节 “朴真”的人道第140-156页
  一、何为“人道”第140-142页
  二、老庄对“人道”的关注第142-144页
  三、“朴真人道”的体现第144-156页
结语 “存在之困”与先秦道家人文观第156-159页
主要阅读与参考文献第159-166页
后记第166-168页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禮學考證方法研究
下一篇:大慧宗杲看话禅之“疑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