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初中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及教育对策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1-25页
   ·自我同一性的文献综述第11-18页
     ·自我同一性的涵义第11-13页
     ·自我同一性的相关概念第13-15页
       ·同一性危机、同一性扩散与同一性混乱第13页
       ·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第13-14页
       ·Marcia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理论模型第14-15页
       ·同一性风格第15页
     ·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5-18页
       ·个体特征因素与自我同一性第15-16页
       ·家庭因素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第16-17页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影响第17页
       ·社会文化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第17-18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文献综述第18-23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起源与发展第18-19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特点第19-20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参与动机第20-22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里的角色扮演第22页
     ·动机与角色类型选择第22-23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第23-24页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24页
   ·问题提出第24-25页
     ·研究目的第24页
     ·研究假设第24-25页
     ·研究意义第25页
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研究工具第25-26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量表》第25页
     ·《玩家角色类型量表》第25-26页
     ·《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第26页
   ·研究对象第26页
   ·统计工具第26页
3 研究结果第26-37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第26-29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各维度的一般情况第26-27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各维度的群体差异第27-29页
   ·玩家角色类型第29-33页
     ·玩家角色类型各维度的一般情况第29页
     ·玩家角色类型各维度的群体差异第29-33页
   ·中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的特点第33页
   ·中学生选择角色类型的特点第33-34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第34-35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回归分析第35-37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与玩家角色类型的回归分析第35-36页
     ·玩家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回归分析第36-37页
4 讨论第37-40页
   ·中学生网络游戏动机特点第37页
   ·中学生网络游戏角色类型的特点第37-38页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第38-40页
5 总结第40-46页
   ·结论第40-41页
   ·建议第41-45页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在金融风控和精准营销中的应用及大数据项目风险研究
下一篇: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反应抑制能力的比较及对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