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5页
1 导言第15-21页
   ·立题的背景第15-16页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6页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6页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6页
   ·国内外未解决的问题第16-18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本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第17-18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第18-21页
2 银行业风险的基本理论分析第21-41页
   ·银行业风险定义的理论界定及其分类第21-24页
     ·银行业风险定义的理论界定第21-22页
     ·银行业风险的分类第22-24页
   ·银行业风险的特征及其功能第24-27页
     ·银行业风险的特征第24-25页
     ·银行业风险的功能第25-27页
   ·银行业风险的生成机制第27-41页
     ·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银行业风险内生机制第27-29页
     ·银行体系主体的缺陷与银行业风险的内生机制第29-33页
     ·银行体系的客体缺陷与银行业风险的内生机制第33-34页
     ·银行体系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第34-37页
     ·银行体系风险的外部因素第37-41页
3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特殊生成机制第41-67页
   ·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与中国银行业风险第41-45页
     ·产权与治理结构第41-43页
     ·行政型治理结构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第43-45页
   ·企业融资机制与中国银行业风险第45-52页
     ·企业融资机制与银行业风险第46-47页
     ·企业债务对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第47-50页
     ·企业债务与银行业风险的实施分析第50-52页
   ·银行业结构与中国银行业风险第52-60页
     ·中国银行体系的结构风险第52-54页
     ·中国商业银行的扩张性结构风险第54-57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风险第57-60页
   ·信用制度与中国银行业风险第60-63页
     ·信用关系正常发展的条件第60-62页
     ·企业的失信行为与银行业风险分析第62-63页
   ·经济增长方式和政府行为与中国银行业风险第63-67页
     ·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银行业风险第63-64页
     ·政府干预与银行业风险第64-67页
4 银行业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方法及其评价第67-101页
   ·单一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评价第67-79页
     ·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评价第67-72页
     ·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与评价第72-76页
     ·银行业资本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与评价第76-79页
   ·西方国家银行业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及其评价第79-96页
     ·西方国家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第79-81页
     ·西方国家的银行业评级体系第81-94页
     ·对西方国家银行业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的评价第94-96页
   ·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业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与评价第96-101页
     ·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实施非现场监管的指标体系第97页
     ·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业风险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其评价第97-101页
5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综合评价和预警模型第101-123页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第101-111页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特征第101-102页
     ·银行业风险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第102-104页
     ·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检验和判断矩阵第104-106页
     ·判断矩阵的排序原理及其一致性检验第106-108页
     ·层次分析模型计算结果的展示第108-111页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综合评价分析第111-118页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与评价标准第111-112页
     ·几家商业银行的风险值测出结果第112-117页
     ·两家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第117-118页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预警模型及其分析第118-123页
     ·银行业风险预警的方法第118页
     ·各银行的预警模型及其预警结果第118-122页
     ·银行业风险预警结果的评价第122-123页
6 银行风险评估中的VaR模型及其比较第123-141页
   ·VaR方法的基本内涵第123-126页
     ·VaR的定义第123-124页
     ·正态分布下的VaR第124-125页
     ·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与目标区间(Target Horizon)的选择第125页
     ·计算的基本思想及模块第125-126页
   ·模型的优点及作用第126-127页
     ·优点第126-127页
     ·VaR和CaR第127页
   ·几种常用VaR模型的比较分析第127-141页
     ·VaR的解析方法(Analytic Method)-Delta正态模型第127-132页
     ·VaR的历史模拟法第132-135页
     ·VaR计算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第135-136页
     ·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第136-138页
     ·VaR模型的事后检验第138-141页
7 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VaR分析第141-173页
   ·信用风险在我国银行业风险中占据重要地位第141-146页
     ·贷款占银行业资产的绝对比重第141-142页
     ·利率非市场化,资产价值的市场波动性较小第142-143页
     ·信用环境差,贷款人不履行贷款合约的现象时有发生第143-144页
     ·信用风险严重损害着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第144-146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初步评价第146-148页
   ·巴塞尔协议有关信用资本充足的弱点及其改进第148-153页
     ·巴塞尔协议有关信用资本充足的缺陷第148-150页
     ·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对信用资本充足的改进第150-153页
   ·信用风险VaR分析的基本框架第153-159页
     ·计算下一年度各信用等级转移的概率第154-155页
     ·计算债券的现值第155-157页
     ·计算债券的信用风险第157-159页
   ·中国银行信用风险的VaR分析第159-170页
     ·VaR模型在我国运用的假设条件第159页
     ·我国银行信用风险VaR实证分析第159-169页
     ·两家银行信用风险的比较第169页
     ·银行信用风险与资本要求第169-170页
   ·强化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第170-173页
8 中国银行业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第173-203页
   ·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趋势及其借鉴第173-182页
     ·国际银行经营环境变化:金融国际化与自由化第173-177页
     ·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趋势下国际银行风险的新动向第177-178页
     ·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趋势第178-182页
   ·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第182-192页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健全治理结构,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第182-183页
     ·银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第183-187页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控机制,建立预防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第187-189页
     ·构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监管框架,强化金融风险的外部约束第189-192页
   ·消减外部环境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的负面影响第192-203页
     ·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消除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第192-193页
     ·企业融资结构的改革第193-198页
     ·重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保护银行的合理利益第198-199页
     ·实施审慎会计制度,真实、客观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第199-201页
     ·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强化市场纪律第201页
     ·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第201-203页
9 结论第203-205页
致  谢第205-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15页
附  录第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流动性的证券价格研究
下一篇:基于博弈论的员工激励与合作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