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Ⅰ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Ⅱ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Ⅲ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IV 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生态道德教育相关概念释析 | 第13-15页 |
·生态的概念 | 第13页 |
·道德教育的概念 | 第13页 |
·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 | 第13页 |
·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13-15页 |
·生态科学知识教育 | 第13-14页 |
·生态道德意识教育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对高中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15-24页 |
·现实生活中高中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表现 | 第15-17页 |
·现状之一:面对气候变暖,缺乏反思 | 第15页 |
·现状之二:面对动物,不知爱护 | 第15-16页 |
·现状之三:为求便利,促进了乱砍滥伐 | 第16页 |
·现状之四:面对空气污染,不加制止 | 第16页 |
·现状之五:任凭自来水大量浪费 | 第16-17页 |
·现状之六:随手乱扔垃圾 | 第17页 |
·从高中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表现看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17页 |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7-24页 |
·对高中生物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 第17-19页 |
·对高中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 第19-23页 |
·从调查结果看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中国古代的生态道德思想 | 第24-26页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 第24页 |
·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思想 | 第24-25页 |
·维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 | 第25-26页 |
·中国当代生态道德思想 | 第26-28页 |
第四部分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素材的挖掘 | 第28-50页 |
·生态道德教育素材挖掘的原则 | 第28-29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28页 |
·生活化原则 | 第28页 |
·体验性原则 | 第28-29页 |
·特殊性原则 | 第29页 |
·实时实地原则 | 第29页 |
·生态道德教育素材挖掘的内容 | 第29-33页 |
·保护生活环境的教育 | 第30页 |
·保护空气质量的教育 | 第30-31页 |
·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 第31页 |
·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 | 第31-32页 |
·保护动植物的教育 | 第32页 |
·保护森林资源的教育 | 第32-33页 |
·保护草地资源的教育 | 第33页 |
·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 | 第33-36页 |
·通过教师讲述生物知识,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 第33-34页 |
·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生物知识,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 第34页 |
·通过多媒体设备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 第34-35页 |
·通过实验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 第35页 |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 第35页 |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 第35-36页 |
·通过举行主题班会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 第36页 |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实录 | 第36-41页 |
·实录一:细胞中的水 | 第36-38页 |
·实录二:群落的演替 | 第38-39页 |
·实录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第39-41页 |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 第41-47页 |
·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41-46页 |
·在高中学生中举行“环保小卫士”评比活动与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47-50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7-48页 |
·问题应对策略 | 第48-50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附录一:教师问卷 | 第55-56页 |
附录二:学生前测问卷 | 第56-58页 |
附录三:学生后测问卷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