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刑事法官的庭外调查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法官庭外调查权概述第11-16页
 一、法官庭外调查权概念分析第11页
 二、法官庭外调查权的存废之争第11-13页
  (一)法官庭外调查权是否违背控审分离原则第12页
  (二)法官庭外调查权是否侵犯被告人的人权第12-13页
 三、保留法官庭外调查权的现实原因和意义第13-16页
  (一)中国当前的刑事庭审模式决定第13页
  (二)我国目前辩护律师出庭率较低第13-14页
  (三)平衡控辩双方力量的现实需要第14-16页
第二部分 法官庭外调查权的域外考察第16-33页
 一、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下的法官庭外调查权第16-19页
  (一)英国第17页
  (二)美国第17-18页
  (三)对英美规定的评析第18-19页
 二、职权主义审判模式下的法官庭外调查权第19-24页
  (一)法国第19-21页
  (二)德国第21-23页
  (三)对法德规定的评析第23-24页
 三、“混合式”审判模式下的法官庭外调查权第24-29页
  (一)日本第24-26页
  (二)意大利第26-28页
  (三)对日意规定的评析第28-29页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官庭外调查权第29-33页
  (一)台湾地区刑事诉讼的发展变革第29-30页
  (二)台湾地区法官庭外调查权的基本内容第30-31页
  (三)对台湾地区规定的评析第31-33页
第三部分 我国刑事法官庭外调查制度的现状第33-40页
 一、我国刑事法官庭外调查权的立法状况第33-36页
  (一)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第33页
  (二)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33-34页
  (三)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第34-35页
  (四)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第35-36页
 二、目前我国法官庭外调查制度的弊端第36-40页
  (一)法官庭外调查权相关背景制度的缺失第36-38页
  (二)法官庭外调查权具体制度上的弊端第38-40页
第四部分 法官庭外调查制度的改革完善第40-53页
 一、完善法官庭外调查权应遵循的理论基础第40-42页
  (一)追求实体真实第40-41页
  (二)平衡控辩双方力量第41-42页
 二、完善庭外调查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42-45页
  (一)维护法官中立地位的原则第42-43页
  (二)庭外调查居于补充、辅助地位的原则第43-44页
  (三)有利于被告原则第44页
  (四)程序参与原则第44-45页
 三、完善庭外调查权的整体思路第45-46页
  (一)构建参与模式下的庭外调查权制度第45-46页
  (二)参与模式下的庭外调查制度在中国的实现第46页
 四、变革庭外调查权的相关背景制度第46-48页
  (一)完善庭前准备程序第46-47页
  (二)明确被告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第47-48页
  (三)取消公、检、法三方互相配合原则第48页
 五、完善庭外调查权的具体措施第48-53页
  (一)增加庭外视察程序第48-49页
  (二)完善庭外调查权的启动第49-50页
  (三)规范庭外调查程序第50-52页
  (四)增加庭外调查权的救济措施第52页
  (五)限定庭外调查的范围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研究
下一篇:程序对等原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