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概述 | 第13-21页 |
一、民商事仲裁证据与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概念 | 第13-15页 |
(一) 民商事仲裁证据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的性质 | 第15-17页 |
(一) 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是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 第15-16页 |
(二) 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是仲裁庭的一项权力或间接权力 | 第16-17页 |
(三) 协助收集民商事仲裁证据是法院的一种辅助义务 | 第17页 |
三、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的来源 | 第17-19页 |
(一) 当事人提供证据 | 第17-18页 |
(二) 仲裁庭调查取证 | 第18-19页 |
(三) 法院协助获取证据 | 第19页 |
四、收集民商事仲裁证据的期限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价值和原则 | 第21-26页 |
一、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价值 | 第21-24页 |
(一) 公正价值 | 第21-22页 |
(二) 效益价值 | 第22-24页 |
二、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原则 | 第24-26页 |
(一)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24页 |
(二) 平等对待原则 | 第24-25页 |
(三) 司法支持原则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关于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26-39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 | 第26-31页 |
(一) 英国的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 | 第26-29页 |
(二) 美国的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 | 第29-30页 |
(三) 香港地区的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 | 第30-31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 | 第31-35页 |
(一) 德国的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 | 第31-32页 |
(二) 瑞典的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 | 第32-34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 | 第34-35页 |
三、域外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第35-39页 |
(一) 借鉴关于强化当事人证据收集权的规定 | 第35-36页 |
(二) 借鉴关于扩大仲裁庭调取证据的权力的规定 | 第36-37页 |
(三) 借鉴关于法院协助获取证据的规定 | 第37-39页 |
第四部分 我国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9-45页 |
一、我国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39-40页 |
(一) 《仲裁法》中关于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规定与评析 | 第39页 |
(二)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关于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规定与评析 | 第39-40页 |
(三)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规定与评析 | 第40页 |
(四) 《公证法》及《中国公证员协会关于办理保全证据公证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关于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规定与评析 | 第40页 |
二、我国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0-45页 |
(一) 我国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基本理论存在缺陷 | 第40-42页 |
(二) 当事人的仲裁证据收集权缺乏程序保障 | 第42-43页 |
(三) 仲裁庭调取证据的规定简陋,可操作性差 | 第43页 |
(四) 仲裁证据保全程序存在缺陷 | 第43-45页 |
第五部分 我国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完善 | 第45-50页 |
一、构建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45-46页 |
(一) 明晰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法律渊源之间的关系,增强系统性与衔接性 | 第45页 |
(二) 确立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二、加强对当事人仲裁证据收集权的程序保障 | 第46页 |
(一) 引入证据调查令制度 | 第46页 |
(二) 设置证据披露规则 | 第46页 |
三、强化仲裁机构收集证据的权力 | 第46-47页 |
(一) 明确仲裁机构依职权调取证据的必要情形 | 第47页 |
(二) 细化仲裁机构依申请调取证据的条件 | 第47页 |
四、改革民商事仲裁证据收集中的证据保全程序 | 第47-50页 |
(一) 增加仲裁前证据保全的规定 | 第48页 |
(二) 重置仲裁证据保全的裁定权和实施权的分配 | 第48页 |
(三) 增设仲裁证据保全的担保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