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生产性保护政策研究--以安徽省部分企业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命题背景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背景情况 | 第13-17页 |
第一节 生产性保护阶段性成果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仍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4-17页 |
一 行政管理体系缺乏理性支撑 | 第14-15页 |
二 材料供应难以为继,技艺传承后继乏人 | 第15-16页 |
三 市场不够规范,行业缺乏整合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田野调查 | 第17-52页 |
第一节 被调查对象整体情况介绍 | 第17-18页 |
一 整体情况 | 第17页 |
二 历史渊源 | 第17-18页 |
三 运作模式 | 第18页 |
第二节 田野调查报告 | 第18-52页 |
一 家庭作坊式小型私营企业 | 第18-26页 |
二 中等规模注册公司式企业 | 第26-41页 |
三 大型规模国有和民营企业 | 第41-52页 |
第三章 问题分析 | 第52-63页 |
第一节 政府管理方面 | 第52-54页 |
一 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保障不健全 | 第52-53页 |
二 专业化行政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 第53页 |
三 行政运行及监测体制构建不完善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企业运营方面 | 第54-58页 |
一 税收负担过重 | 第55页 |
二 贷款障碍较多 | 第55-56页 |
三 建设资金短缺 | 第56-57页 |
四 市场信息不畅 | 第57页 |
五 行业监管缺失 | 第57-58页 |
第三节 人员培养方面 | 第58-59页 |
一 生产技工体系断层严重 | 第58-59页 |
二 行业内收入普遍较低 | 第59页 |
三 缺乏长期保障体制,人员流动频繁 | 第59页 |
第四节 原材料供应方面 | 第59-60页 |
第五节 财政保障标准方面 | 第60-63页 |
一 政府财政支持基数小,增长缓慢 | 第60-61页 |
二 预算管理领域编制较粗,缺乏科学理性支撑 | 第61-62页 |
三 资金拨付方式和执行监管渠道不畅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经验启示 | 第63-69页 |
第一节 国外保护经验 | 第63-66页 |
一 日韩经验 | 第63-66页 |
二 法国经验 | 第66页 |
第二节 对我国保护工作的启示 | 第66-69页 |
一 政府的主导地位 | 第67页 |
二 民间的广泛参与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69-83页 |
第一节 政府管理方面 | 第69-72页 |
一 坚持政府主导,健全非遗保护体制 | 第69-70页 |
二 加强理论建构,完善评定标准 | 第70-71页 |
三 强化机构设置,构建人员配置 | 第71-72页 |
第二节 企业运营方面 | 第72-74页 |
一 帮助企业进行基本建设 | 第72页 |
二 奖励复原或创新传统技艺 | 第72-73页 |
三 不同经营模式分类保护 | 第73页 |
四 企业内部分类保护 | 第73-74页 |
第三节 人员培养方面 | 第74-77页 |
第四节 原材料供应方面 | 第77-78页 |
第五节 对财政支持与保障标准的政策建议 | 第78-83页 |
一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 | 第78-80页 |
二 构建科学的预算及审计监督体系 | 第80页 |
三 完善财税政策,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 | 第80-82页 |
四 在合理划分事权的基础上确立财政责任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