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1 北五味子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北五味子的资源分布 | 第15页 |
·北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16页 |
·北五味子的繁殖方式 | 第16页 |
·北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 | 第16-17页 |
·北五味子的功效 | 第17页 |
2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植物体细胞胚胎的形态发生 | 第17页 |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特点 | 第17页 |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类型 | 第17-18页 |
·植物体细胞胚的发生方式 | 第18页 |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过程 | 第18页 |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植物体细胞胚培养的意义 | 第19页 |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 第20-21页 |
3 SRAP分子标记及其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 | 第21-23页 |
·SRAP的原理及特点 | 第21-22页 |
·在遗传多样性的应用 | 第22页 |
·遗传稳定性的分析 | 第22-23页 |
4 内源激素对植物离体器官形成的作用 | 第23-24页 |
·内源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3页 |
·内源激素对培养物再分化的调控 | 第23页 |
·植物激素与体细胞胚发生的关系 | 第23-24页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北五味子资源的鉴定 | 第26-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不同基因型北五味子果实表型的比较分析 | 第31-35页 |
·不同基因型北五味子果实主要木脂素含量的测定分析 | 第35-46页 |
·北五味子样本不同基因型的鉴定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51页 |
·北五味子果实的表型 | 第47-48页 |
·北五味子果实的品质性状 | 第48-50页 |
·SRAP标记及其可靠性 | 第50页 |
·五味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第50-5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北五味子体细胞胚发生及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 第52-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6页 |
·北五味子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55-58页 |
·北五味子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58-60页 |
·北五味子体细胞胚的形成 | 第60-62页 |
·北五味子的植株再生 | 第62-64页 |
·再生植株的移栽 | 第64页 |
·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64-66页 |
3 讨论 | 第66-73页 |
·影响植物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几个主要因素 | 第66-69页 |
·植物体细胞胚的发生和植株再生 | 第69-72页 |
·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72-7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北五味子内源激素与体细胞胚发生的关系 | 第74-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试验材料 | 第74页 |
·试验方法 | 第74-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1页 |
·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 | 第76-77页 |
·北五味子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中IAA、ABA和GA_3含量的差异 | 第77-78页 |
·北五味子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中内源IAA、ABA和GA_3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78-79页 |
·北五味子畸形胚与正常体细胞胚中内源IAA、ABA和GA_3含量的比较 | 第79页 |
·北五味子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 第79-80页 |
·IBA对北五味子再生植株生根过程中内源IAA、ABA和GA_3含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3 讨论 | 第81-84页 |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内源激素平衡的动态变化 | 第81-83页 |
·IBA对再生植株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83-84页 |
·植物畸形胚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分析 | 第8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