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医德 | 第12页 |
| ·医德认知 | 第12-13页 |
| ·医德教育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 | 第15页 |
| ·资料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 3 中职护生医德教育认知现状 | 第16-20页 |
| ·医德教育必要性认知 | 第16页 |
| ·医德教育目的性认知 | 第16页 |
| ·医德教育内容认知 | 第16-20页 |
| ·医德知识内容熟悉程度 | 第16-17页 |
| ·对护患关系中医德的认知 | 第17-18页 |
| ·对当前社会医德医风的认知 | 第18页 |
| ·对新型护理服务理念的认知 | 第18-20页 |
| 4 中职护生医德教育实施现状 | 第20-26页 |
| ·医德教育实施主体 | 第20-22页 |
| ·医德教育实施人群 | 第20页 |
| ·专任医德教育教师授课满意度 | 第20-21页 |
| ·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讲解医德知识的频率 | 第21页 |
| ·临床带教教师医德教育情况 | 第21-22页 |
| ·医德教育实施内容 | 第22-23页 |
| ·医德教学存在问题 | 第22页 |
| ·医德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 ·医德教育实施方式 | 第23页 |
| ·医德教育实施效果 | 第23-24页 |
| ·医德教育实施途径 | 第24-26页 |
| ·医德知识了解途径 | 第24页 |
| ·医德教育获得途径 | 第24-25页 |
| ·医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25页 |
| ·护生参与学校活动情况 | 第25-26页 |
| 5 中职护生医德教育认知及医德教育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 ·中职护生对医德教育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中职护生对医德教育必要性及目的性认知不足 | 第26页 |
| ·中职护生医德教育认知有偏差 | 第26-27页 |
| ·中职护生对新型医德观的服务理念认识不足 | 第27页 |
| ·中职护生医德教育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 ·医德教育实施主体力量薄弱 | 第27-28页 |
| ·医德教育实施内容滞后 | 第28页 |
| ·医德教育方式简单 | 第28页 |
| ·医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 第28-29页 |
| ·医德教育实施途径不健全 | 第29-30页 |
| 6 加强中职护生医德教育认知及医德教育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 第30-37页 |
| ·提高中职护生医德教育认知能力 | 第30页 |
| ·培养中职护生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价值观 | 第30-31页 |
| ·引导中职护生树立现代护理服务理念 | 第31页 |
| ·优化医德教育实施主体建设 | 第31-33页 |
| ·提高专业医德教师的水平 | 第32页 |
| ·提高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职能 | 第32页 |
| ·发挥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 | 第32-33页 |
| ·注重医德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 第33-34页 |
| ·积极构建新形势下医德教育实施方法 | 第34-35页 |
| ·拓展中职护生的医德教育途径 | 第35-37页 |
| ·寓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 第35页 |
| ·寓医德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 第35-36页 |
| ·寓医德教育于医院、家庭、社会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附录 中职护生医德教育认知及医德教育实施现状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