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基因载体和蛋白质检测探针的构建、表征与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7页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3-15页 |
·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技术 | 第13页 |
·纳米材料的种类 | 第13-15页 |
·磁性纳米材料与磁性纳米基因载体 | 第15-19页 |
·磁性纳米材料 | 第15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5-17页 |
·磁性纳米基因载体 | 第17-19页 |
·DNA 纳米材料与蛋白质检测 | 第19-25页 |
·DNA 的材料学性质 | 第19-20页 |
·DNA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0-24页 |
·蛋白质检测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磁性纳米基因载体的构建与表征 | 第27-35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7-28页 |
·材料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磁性纳米颗粒基因复合物制备 | 第28页 |
·磁性纳米颗粒基因复合物表征 | 第28-29页 |
·磁性纳米颗粒 DNA 结合和保护试验 | 第29页 |
·细胞毒性试验 | 第29-3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磁性纳米颗粒基因复合物表征 | 第30-32页 |
·磁性纳米颗粒 DNA 结合和保护试验 | 第32-33页 |
·细胞毒性试验 | 第33-3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磁性纳米基因载体介导的动物体细胞转化 | 第35-44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细胞传代、培养、冻存与复苏 | 第36页 |
·磁性纳米基因载体介导的单基因体细胞转化 | 第36-37页 |
·转化阳性细胞的筛选与 PCR 检测 | 第37-38页 |
·磁性纳米基因载体介导的双基因细胞转化 | 第3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磁性纳米基因载体介导的单基因体细胞转化 | 第38-41页 |
·转化阳性细胞的筛选与 PCR 检测 | 第41-42页 |
·磁性纳米基因载体介导的双基因细胞转化 | 第42-4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新型蛋白质纳米检测探针构建与评价 | 第44-55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5页 |
·材料 | 第45页 |
·仪器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条形码 Y-DNA 构建 | 第45-46页 |
·DNA-蛋白质杂合分子连接 | 第46-47页 |
·条形码 EZZ 合成 | 第47-48页 |
·探针条形码 IgG 形成与验证 | 第48页 |
·IgG 抗体竞争性结合试验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条形码 Y-DNA 构建 | 第49-50页 |
·DNA-蛋白质杂合分子连接 | 第50-51页 |
·条形码 EZZ 合成 | 第51-52页 |
·探针条形码 IgG 形成与验证 | 第52-53页 |
·IgG 抗体竞争性结合试验 | 第5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基于新型蛋白质纳米检测探针的蛋白质检测 | 第55-65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5页 |
·材料 | 第55页 |
·仪器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斑点杂交法蛋白检测 | 第55-56页 |
·基于微米粒子的蛋白检测 | 第56-57页 |
·荧光免疫组化检测 | 第57页 |
·Western 杂交检测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斑点杂交法蛋白检测 | 第58-60页 |
·基于微米粒子的蛋白检测 | 第60-61页 |
·荧光免疫组化检测 | 第61-62页 |
·Western 杂交检测 | 第62-6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创新点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0页 |
附录 | 第80-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