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2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鏖战 | 第10-11页 |
·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12-15页 |
·有关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15-17页 |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17-18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 第18-19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19页 |
·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 第19页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丰富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理论 | 第20页 |
·指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工作的方向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2-30页 |
·研究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幼儿教师 | 第22页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 第22页 |
·激励机制 | 第22-23页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 第23页 |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文献法 | 第23-24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4页 |
·访谈法 | 第24页 |
·研究过程 | 第24-30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4-25页 |
·研究工具的编制 | 第25-28页 |
·研究的实施 | 第28-30页 |
第3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0-64页 |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第30-33页 |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第30-32页 |
·访谈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第32-33页 |
·被调查对象的有关专业发展情况 | 第33-36页 |
·被调查对象在工作期间的奖彰情况 | 第33-34页 |
·被调查对象参与职后培训情况 | 第34-35页 |
·被调查对象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情况 | 第35页 |
·被调查对象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情况 | 第35-36页 |
·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因素的满意度结果分析 | 第36-45页 |
·维度一——人际关系与幸福感的激励结果 | 第37-39页 |
·维度二——园所支持的激励结果 | 第39-41页 |
·维度三——宏观因素的激励结果 | 第41-42页 |
·维度四——专业发展机会的激励结果 | 第42-43页 |
·维度五——工作激励的激励结果 | 第43页 |
·维度六——个人专业发展认知水平的激励结果 | 第43-44页 |
·维度七——自我激励的激励结果 | 第44-45页 |
·教师背景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45-58页 |
·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45-46页 |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46-48页 |
·不同性质园所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48页 |
·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48-50页 |
·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50页 |
·处于不同专业发展时期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50-53页 |
·不同职务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53-54页 |
·不同职称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54-55页 |
·是否具有公办编制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55-56页 |
·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激励满意结果的比较 | 第56-58页 |
·幼儿教师对园所激励的评价 | 第58-61页 |
·园所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 | 第58-59页 |
·园所实际激励情况 | 第59-60页 |
·幼儿教师对目前专业发展激励的态度 | 第60-61页 |
·幼儿教师的激励需求 | 第61-64页 |
第4章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建构 | 第64-70页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系统构成 | 第64-66页 |
·宏观系统 | 第64-65页 |
·中观系统 | 第65页 |
·微观系统 | 第65-66页 |
·激励机制的运作原则 | 第66页 |
·激励方式 | 第66-70页 |
·物质激励 | 第67页 |
·精神激励 | 第67页 |
·工作激励 | 第67-68页 |
·榜样激励 | 第68页 |
·目标激励 | 第68页 |
·参与激励 | 第68-70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70-76页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70-72页 |
·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建议 | 第72-74页 |
·宏观“调控” | 第72页 |
·中观“掌管” | 第72-73页 |
·微观“调节” | 第73-74页 |
·有待完善的研究问题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