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与论文的主要新见解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11-12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 ·区域分工理论 | 第12页 |
|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12-13页 |
| ·新经济地理学 | 第13-14页 |
| ·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国外学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内学者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研究 | 第15-17页 |
| ·对文献的评价 | 第17-18页 |
| 第3章 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18-29页 |
| ·重庆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 ·贸易规模 | 第18-19页 |
| ·国别构成 | 第19-20页 |
| ·商品构成 | 第20-21页 |
| ·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9页 |
| ·有利因素 | 第21-25页 |
| ·不利因素 | 第25-29页 |
| 第4章 重庆与东盟双边贸易影响因素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 | 第29-35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29-32页 |
| ·模型的基本形式和变量的选取 | 第29-31页 |
| ·统计方法和样本范围说明 | 第31页 |
| ·数据来源说明 | 第31-32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 ·回归结果 | 第32页 |
| ·实证回归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重庆市对东盟国家贸易潜力的测算 | 第34-3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35-41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对策建议 | 第36-41页 |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 第36-37页 |
| ·实施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的战略 | 第37页 |
| ·加快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进程 | 第37-39页 |
| ·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次区域协同区的建设 | 第39页 |
| ·发挥政府服务效能,协调双边贸易发展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及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