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2年中国大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发展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6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6-9页 |
第一章 十余年来学科整体发展态势鸟瞰 | 第9-14页 |
一、会议概况 | 第9页 |
二、“双璧”争辉 | 第9-11页 |
三、研究重镇 | 第11-12页 |
四、研究队伍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发展 | 第14-19页 |
一、理论建设 | 第14-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发展 | 第19-27页 |
一、地理因素研究 | 第19-23页 |
二、人地关系研究 | 第23-24页 |
三、综合研究 | 第24-25页 |
余论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发展(上) | 第27-34页 |
一、历史疆域研究 | 第27-32页 |
二、其他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发展(下) | 第34-41页 |
一、通论性与区域性政区研究 | 第34页 |
二、历代政区研究 | 第34-40页 |
余论 | 第40-41页 |
第六章 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发展 | 第41-46页 |
一、历史农业地理研究 | 第41-43页 |
二、历史工商业地理研究 | 第43-45页 |
三、历史经济区域研究 | 第45页 |
余论 | 第45-46页 |
第七章 历史社会文化地理研究的发展 | 第46-57页 |
一、理论探索 | 第46-48页 |
二、专题研究 | 第48-56页 |
余论 | 第56-57页 |
第八章 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的发展 | 第57-65页 |
一、理论与方法 | 第57-58页 |
二、古都研究 | 第58-62页 |
三、其他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 第62-63页 |
四、历史市镇乡村研究 | 第63-64页 |
五、其他 | 第64页 |
余论 | 第64-65页 |
第九章 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发展 | 第65-69页 |
一、通论性研究 | 第65页 |
二、断代人口地理研究 | 第65-66页 |
三、历史区域人口地理研究 | 第66-67页 |
余论 | 第67-69页 |
第十章 历史交通、军事地理研究的发展 | 第69-75页 |
一、历史交通地理研究 | 第69-71页 |
二、历史军事地理研究 | 第71-74页 |
余论 | 第74-75页 |
第十一章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发展 | 第75-79页 |
一、历史行政区域研究 | 第75-76页 |
二、历史自然区域研究 | 第76-77页 |
三、历史文化区域研究 | 第77-78页 |
余论 | 第78-79页 |
第十二章 历史地图集研究的发展 | 第79-83页 |
一、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出版 | 第79-81页 |
二、历史地图编绘的理论探讨与数字化 | 第81-82页 |
余论 | 第82-83页 |
第十三章 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发展 | 第83-87页 |
一、历史地理志书研究 | 第83-84页 |
二、古地图研究 | 第84-86页 |
三、历史地理文献汇编 | 第86页 |
余论 | 第86-87页 |
第十四章 问题与展望 | 第87-90页 |
附表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一、年度综述、回顾文章 | 第91-92页 |
二、理论方法文章 | 第92-93页 |
三、专著、论文集 | 第93-96页 |
四、书评类文章 | 第96页 |
五、海外专著(含港澳台)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