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选题的缘由 | 第9-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的界定及关系 | 第19-26页 |
·三者的界定 | 第19-21页 |
·学校教育的内涵 | 第19-20页 |
·家庭教育的内涵 | 第20页 |
·社会教育的内涵 | 第20-21页 |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教育的内涵 | 第21页 |
·三者的关系 | 第21-26页 |
·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现实依据 | 第22-26页 |
第3章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开展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6-35页 |
·三者合作的的必要性 | 第26-33页 |
·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 第26-27页 |
·职业学校的德育现状 | 第27-31页 |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差异 | 第31-33页 |
·三者合作的的可行性 | 第33-35页 |
·三者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 第33-34页 |
·面临同样的教育问题 | 第34页 |
·三者合作的政府导向 | 第34-35页 |
第4章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开展职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 第35-40页 |
·对学生的意义 | 第35-36页 |
·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 第35页 |
·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第35-36页 |
·有利于学校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36页 |
·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 | 第36页 |
·对教师的意义 | 第36-37页 |
·有利于教师由“单角色”转化为“多角色” | 第36-37页 |
·有利于加强教师的交流和互动能力 | 第37页 |
·有利于教师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 | 第37页 |
·对家长的意义 | 第37-38页 |
·有利于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 第37-38页 |
·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增强其管理能力 | 第38页 |
·有利于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 第38页 |
·对社会的意义 | 第38-40页 |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 第38-39页 |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 第39页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39-40页 |
第5章 职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 第40-47页 |
·调查目的 | 第40页 |
·调查范围和对象 | 第40页 |
·调查内容与方式 | 第40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第6章 学校、家庭、社会在新形势下开展德育工作的分工与合作 | 第47-59页 |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 第47-50页 |
·明确德育目标 | 第47页 |
·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内容 | 第47-48页 |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德育 | 第48页 |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 | 第48-49页 |
·加强职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第49页 |
·加强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其进行德育人文关怀 | 第49-50页 |
·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 第50-53页 |
·家长应更新教育观念 | 第50-51页 |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情感教育 | 第51页 |
·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素质 | 第51-52页 |
·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 第52-53页 |
·充分发挥社会的延展作用 | 第53-54页 |
·利用积极的社会舆论,宣扬德育观念 | 第53页 |
·重视制度道德建设 | 第53-54页 |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 第54页 |
·学校、家庭、社会开展德育合作的策略 | 第54-59页 |
·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 第54-55页 |
·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家校合作 | 第55-57页 |
·社会发挥引领支持作用,积极推进三者的通力合作 | 第57-5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9-62页 |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1页 |
附录1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活动 | 第66-67页 |
附录2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之一:关于家访工作的调查问卷(教师用 | 第67-69页 |
附录3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之二:关于家访工作的调查问卷(家长用 | 第69-71页 |
附录4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问卷之三:关于家校合作的调查问卷(学生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