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二矿水力压裂增透范围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煤层增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水力压裂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试验矿井及试验区域概况 | 第18-23页 |
| ·试验矿井概况 | 第18-21页 |
| ·井田范围及交通位置 | 第18-19页 |
| ·矿井边界 | 第19页 |
| ·矿井开拓与开采方式 | 第19-20页 |
| ·地质构造 | 第20页 |
| ·煤层 | 第20-21页 |
| ·试验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 ·3 煤层概况 | 第21页 |
|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 ·顶底板岩性与煤层瓦斯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水力压裂卸压增透理论研究 | 第23-33页 |
| ·煤层微观孔裂隙结构 | 第23-25页 |
| ·水力压裂的破裂准则 | 第25-27页 |
| ·拉伸破裂准则 | 第25-26页 |
| ·剪切破裂准则 | 第26-27页 |
| ·水力压裂增透理论分析 | 第27-31页 |
| ·水力压裂裂缝产生及其展布形态分析 | 第27-28页 |
| ·水力压裂破煤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 ·水力压裂的卸压增透作用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4 水力压裂增透范围数值分析 | 第33-47页 |
| ·建模及确定方案 | 第33-36页 |
| ·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 ·数值计算方案 | 第34-36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6页 |
| ·水力压裂增透范围数值分析 | 第36-46页 |
| ·不同埋深煤层增透范围数值分析 | 第36-41页 |
| ·不同强度煤体增透范围数值分析 | 第41-44页 |
| ·水力压裂注水参数的确定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水力压裂设备、封孔工艺及现场试验 | 第47-59页 |
| ·水力压裂增透措施设备选型 | 第47-48页 |
| ·钻机 | 第47页 |
| ·压裂泵及乳化液箱 | 第47页 |
| ·水力压裂封孔器和高压胶管 | 第47-48页 |
| ·流量计 | 第48页 |
| ·低浓度沼气传感器 | 第48页 |
| ·水力压裂封孔工艺 | 第48-53页 |
| ·考察孔封孔 | 第48-49页 |
| ·注水钻孔的封孔 | 第49-53页 |
| ·水力压裂装备系统及工艺流程 | 第53-55页 |
| ·水力压裂装备系统 | 第53页 |
| ·水力压裂工艺流程 | 第53-55页 |
| ·水力压裂增透范围试验 | 第55-57页 |
| ·第一次水力压裂试验 | 第55-56页 |
| ·第二次水力压裂试验 | 第56-57页 |
| ·压裂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作者简历 | 第65-6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