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男性犯罪青少年的教养方式和自我控制--特点、关系及犯罪预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36页
 1. 父母教养方式第12-23页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第12-13页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第13-20页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第20-23页
 2. 自我控制第23-36页
   ·自我控制的概念第23-24页
   ·一般犯罪理论(自我控制理论)及相关研究第24-28页
   ·有限资源模型与自我控制干预提高的研究第28-33页
   ·自我控制的测量第33-36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第36-42页
 1. 问题提出第36-38页
 2. 研究意义第38-39页
 3. 总体研究目标第39页
 4. 总体研究假设第39-40页
 5. 整体研究思路与框架第40-41页
 6. 相关概念界定第41-42页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第42-71页
 研究一 男性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第42-48页
  1. 研究目的第42页
  2. 研究假设第42页
  3. 研究方法第42-44页
   ·被试第42页
   ·研究工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第42-43页
   ·研究程序第43页
   ·数据统计处理第43-44页
  4. 研究结果第44-45页
   ·两类群体被试之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第44-45页
   ·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之间的比较第45页
  5. 讨论第45-46页
  6. 结论第46-48页
 研究二 男性犯罪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第48-54页
  1. 研究目的第48页
  2. 研究假设第48页
  3. 研究方法第48-50页
   ·被试第48页
   ·研究工具第48-49页
   ·研究程序第49-50页
   ·数据统计处理第50页
  4. 研究结果第50-52页
   ·两类群体被试自我控制能力的问卷调查第50-51页
   ·两类群体被试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测量第51-52页
  5. 讨论第52-53页
  6. 结论第53-54页
 研究三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控制能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第54-71页
  1. 研究目的第54页
  2. 研究假设第54页
  3. 研究方法第54-55页
   ·被试第54页
   ·研究工具第54页
   ·研究程序第54-55页
   ·数据统计处理第55页
  4. 研究结果第55-67页
   ·男性犯罪青少年的犯罪特征分析第55-57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男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第57-60页
   ·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第60-62页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控制与青少年犯罪:中介效应的考察第62-67页
  5. 讨论第67-70页
  6. 结论第70-71页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第71-82页
 1. 男性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第71-72页
 2. 男性犯罪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第72-73页
 3. 父母教养方式对男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第73-74页
 4. 自我控制对男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第74-75页
 5.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第75页
 6.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控制与男性青少年犯罪第75-76页
 7. 研究启示与建议第76-82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第82-83页
第六部分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附录第91-96页
后记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下一篇: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