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42页 |
| ·非整倍体与肿瘤 | 第9-12页 |
| ·非整倍体 | 第9-11页 |
| ·染色体不稳定性 | 第11-12页 |
| ·非整倍体的起源 | 第12-23页 |
| ·纺锤体检验点异常 | 第13-19页 |
| ·着丝粒与微管的错误连接 | 第19-21页 |
| ·中心体异常导致的多极有丝分裂 | 第21-23页 |
| ·肿瘤抑制基因与非整倍体的关系 | 第23-32页 |
|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protein (APC) | 第24-25页 |
| ·Retinoblastoma (RB) | 第25-26页 |
| ·RE1-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REST) | 第26页 |
| ·Von Hippel-Lindau protein (pVHL) | 第26-27页 |
| ·Tumour suppressor protein p53 (TP53) | 第27-32页 |
| ·四倍体与非整倍体 | 第32-39页 |
| ·四倍体细胞形成的机制 | 第33-35页 |
| ·四倍体细胞的与非整倍体之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 ·四倍体的命运对于非整倍体的影响 | 第36-39页 |
| ·非整倍体细胞的命运 | 第39页 |
| ·活细胞实时摄影 | 第39-40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40-42页 |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42-5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4页 |
| ·试剂 | 第42页 |
| ·细胞系 | 第42-43页 |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 ·主要溶液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50页 |
| ·细胞培养 | 第44页 |
| ·细胞传代 | 第44-45页 |
| ·细胞冻存和复苏 | 第45页 |
| ·p53+/+ and p53 / MEF 细胞的获得 | 第45页 |
| ·MEF 细胞p53 基因型鉴定 | 第45-46页 |
| ·活细胞实时摄影 | 第46页 |
| ·细胞转染 | 第46-48页 |
| ·中心体免疫荧光染色 | 第48页 |
| ·RhoA 活性测量 | 第48-50页 |
| ·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 ·活细胞实时摄影分析标准 | 第50页 |
| ·中心体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标准 | 第50-51页 |
| ·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 第3章 研究结果和讨论 | 第52-73页 |
| ·背景介绍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 | 第53-68页 |
| ·p53 异常对于四倍体细胞的命运影响有限 | 第53-55页 |
| ·p53 异常促进四倍体细胞的多极分裂 | 第55-58页 |
| ·p53 缺失的四倍体细胞聚集多余中心体的能力降低 | 第58-62页 |
| ·过度激活的RhoA 促进p53 缺失的四倍体细胞的多极分裂 | 第62-68页 |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68-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 1 参加会议情况 | 第77-78页 |
| 附录 2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词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