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2-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14-20页 |
| ·压力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25-29页 |
|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 ·研究思路及对象 | 第25-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研究的工具 | 第27-28页 |
| ·伦理学问题 | 第28-29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29-47页 |
| ·硕士研究生心理总特点 | 第29-34页 |
| ·蒙汉研究生心理压力因子的差异 | 第34页 |
| ·蒙汉硕士研究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心理压力的差异 | 第34-38页 |
| ·蒙汉研究生具体事件压力的差异 | 第38页 |
| ·蒙汉硕士研究生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 | 第38-40页 |
| ·蒙汉硕士研究生交互作用 | 第40-47页 |
| 5 分析讨论 | 第47-61页 |
| ·硕士研究生心理总特点 | 第47-54页 |
| ·蒙汉研究生心理压力因子的差异分析 | 第54-55页 |
| ·蒙汉硕士研究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心理压力的差异分析 | 第55-56页 |
| ·蒙汉研究生具体事件压力的差异分析 | 第56-57页 |
| ·蒙汉硕士研究生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 第57-58页 |
| ·蒙汉硕士研究生交互作用分析 | 第58-61页 |
| 6 压力管理策略 | 第61-71页 |
| ·生活情境管理策略 | 第61-64页 |
| ·感知管理策略 | 第64-65页 |
| ·情绪管理策略 | 第65-68页 |
| ·生理唤起管理策略 | 第68页 |
| ·家庭-学校-社会支持 | 第68-71页 |
| 7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录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