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以液氧固碳并无氮富氧燃烧基础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3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6-7页 |
·研究内容 | 第6页 |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内燃机兰金循环(ICRC) | 第7-8页 |
·富氧燃烧 | 第8-10页 |
·内燃机燃烧数值模拟软件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路线 | 第11-13页 |
第2章 富氧燃烧及相变换热计算 | 第13-31页 |
·KIVA 计算模型 | 第13-17页 |
·控制方程组 | 第13-14页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13页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13-14页 |
·气体状态方程 | 第14页 |
·化学成分守恒方程 | 第14页 |
·湍流模型 | 第14-15页 |
·燃油喷雾喷雾模型 | 第15-16页 |
·燃烧化学反应模型 | 第16-17页 |
·KIVA-3V 编程 | 第17-19页 |
·Iprep 文件说明 | 第17页 |
·itape5 文件说明 | 第17-19页 |
·KIVA-3V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第19-22页 |
·模拟优化 | 第19-21页 |
·燃烧阶段分析 | 第21页 |
·选取特征曲轴转角 | 第21-22页 |
·缸内燃烧模拟 | 第22-26页 |
·改变富氧浓度燃烧模拟 | 第26-28页 |
·液氧、干冰相变换热理论计算 | 第28-29页 |
·CO_2放热过程 | 第28页 |
·O_2计算过程 | 第28页 |
·总质量计算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试验 | 第31-52页 |
·试验总体方案 | 第31-32页 |
·试验目的和仪器 | 第32-35页 |
·试验目的 | 第32页 |
·试验仪器 | 第32-35页 |
·尾气收集装置绝热设计 | 第35-36页 |
·尾气收集装置设计 | 第36-42页 |
·方案选择 | 第36-39页 |
·零件设计 | 第39-41页 |
·法兰 | 第39-40页 |
·箱体 | 第40-41页 |
·装配 | 第41-42页 |
·试验装置组装 | 第42-43页 |
·试验步骤 | 第43-45页 |
·内燃机预热 | 第43页 |
·收集尾气 | 第43页 |
·通入液氧 | 第43-44页 |
·观察干冰状态 | 第44页 |
·装置拆除、放气 | 第44页 |
·重复试验 | 第44-45页 |
·试验结论 | 第45-51页 |
·试验计算 | 第45-50页 |
·干冰状态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研究成果 | 第52页 |
·创新点 | 第52页 |
·存在问题和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