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2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5-61页 |
·疑问句及相关问题研究概述 | 第25-50页 |
·疑问句的界定及分类研究综述 | 第25-31页 |
·魏晋南北朝疑问句研究综述 | 第31-50页 |
·南北朝译经的语料价值 | 第50-57页 |
·汉译佛经的语料价值 | 第50-51页 |
·佛经语言的性质 | 第51-53页 |
·南北朝译经情况简介 | 第53-57页 |
·本文的研究范围 | 第57-61页 |
第2章 特指问句 | 第61-245页 |
·南北朝译经特指问句的语义类别 | 第61-159页 |
·询问人物 | 第62-68页 |
·询问事物 | 第68-83页 |
·询问情状 | 第83-91页 |
·询问方式、方法 | 第91-102页 |
·询问原因、目的 | 第102-129页 |
·询问时间 | 第129-133页 |
·询问处所 | 第133-148页 |
·询问数量 | 第148-156页 |
·比较询问 | 第156-159页 |
·南北朝译经特指疑问词语和系统的特色 | 第159-226页 |
·何 | 第160-178页 |
·云何 | 第178-188页 |
·谁 | 第188-195页 |
·何等 | 第195-204页 |
·何所 | 第204-213页 |
·南北朝译经特指疑问词语系统的特点 | 第213-226页 |
·南北朝译经中特殊的特指疑问词语及其成因 | 第226-245页 |
·偏正词组“何缘” | 第226-232页 |
·何因缘 | 第232-235页 |
·何以故 | 第235-239页 |
·“何”询问时间 | 第239-242页 |
·小结 | 第242-245页 |
第3章 是非问句 | 第245-305页 |
·南北朝译经是非问句的概貌 | 第245-264页 |
·无标记是非问句 | 第246-248页 |
·有标记是非问句 | 第248-264页 |
·南北朝译经是非问句的特色 | 第264-305页 |
·无标记是非问句有所减少 | 第266-268页 |
·语气副词有所丰富 | 第268-294页 |
·疑问语气词趋简 | 第294-305页 |
第4章 选择问句 | 第305-345页 |
·南北朝译经选择问句的概貌 | 第305-316页 |
·无标记选择问句 | 第306-307页 |
·有标记选择问句 | 第307-316页 |
·南北朝译经选择问句的特色 | 第316-345页 |
·选择句式的历时考察 | 第317-325页 |
·关联标记的更替 | 第325-339页 |
·疑问标记的简化与脱落 | 第339-345页 |
第5章 反复问句 | 第345-386页 |
·南北朝译经反复问句的概貌 | 第345-356页 |
·“VPNeg”式反复问句 | 第345-353页 |
·“VPNegVP”式反复问句 | 第353-356页 |
·“可 VP”式反复问句 | 第356页 |
·南北朝译经反复问句的相关问题 | 第356-363页 |
·“VP 与不”、“VP 以不”反复问句中“与”和“以”的性质 | 第356-359页 |
·反复问句中的语气副词 | 第359-363页 |
·反复问句的历时考察 | 第363-386页 |
·“VPNeg”式反复问句 | 第363-379页 |
·“VPNegVP”式反复问句 | 第379-384页 |
·“可 VP”式反复问句 | 第384-386页 |
第6章 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的南北差异 | 第386-434页 |
·南北朝译经特指疑问词语的南北差异 | 第395-404页 |
·北方译经中没有出现的特指疑问词语 | 第396-400页 |
·南方译经中没有出现的特指疑问词语 | 第400-402页 |
·小结 | 第402-404页 |
·南北朝译经是非问句的南北差异 | 第404-420页 |
·疑问副词 | 第404-411页 |
·疑问语气词 | 第411-420页 |
·南北朝译经选择问句的南北差异 | 第420-427页 |
·关联词 | 第420-424页 |
·疑问语气词 | 第424-427页 |
·南北朝译经反复问句的南北差异 | 第427-431页 |
·反复问句的类型 | 第427-431页 |
·疑问副词 | 第431页 |
·小结 | 第431-434页 |
第7章 余论 | 第434-4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42-47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2-473页 |
后记 | 第473-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