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学龄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及同伴接纳的关系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5页
   ·社会退缩行为第10-14页
     ·社会退缩的界定第10页
     ·社会退缩行为的基本特征第10-11页
     ·社会退缩行为的分类第11页
     ·社会退缩的国内外研究第11-13页
     ·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测量第13-14页
   ·家庭教养第14-16页
     ·家庭教养方式的界定第14页
     ·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第14-15页
     ·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第15-16页
   ·亲子依恋第16-18页
     ·亲子依恋的界定第16-17页
     ·亲子依恋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同伴接纳第18-20页
     ·同伴接纳的界定第18页
     ·同伴接纳的测量第18-19页
     ·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综述第20-23页
   ·问题提出第23-25页
     ·研究假设第23-24页
     ·理论意义第24页
     ·现实意义第24-25页
2 研究方法第25-29页
   ·被试第25页
   ·测量工具第25-27页
     ·社会退缩行为第25页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p)第25-26页
     ·幼儿同伴等级评定量表第26页
     ·亲子依恋分类卡第26-27页
   ·研究程序第27-28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8-29页
3 研究结果第29-37页
   ·社会退缩行为与年级、性别、独生子女的差异研究第29-32页
   ·社会退缩行为与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的相关分析第32-33页
   ·社会退缩行为儿童与非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的差异分析第33-34页
   ·同伴接纳、亲子依恋对社会退缩行为的方差分析第34页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同伴接纳对社会退缩行为的回归分析第34-35页
   ·据结果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第35-37页
4 讨论第37-44页
   ·社会退缩行为与年级、性别、独生子女特点的分析第37-39页
   ·社会退缩行为与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的关系第39-42页
   ·研究创新第42-43页
   ·研究不足第43-44页
5 研究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附录第49-53页
 附录 1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父母版)第49-50页
 附录 2 同伴接纳问卷第50-51页
 附录 3第51页
 附录 4第51-52页
 附录 5 儿童游戏观察编码表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历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非“法治”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管理的启示
下一篇:马克思美学思想对于消解现实异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