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 | 第10-11页 |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1页 |
·现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内对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第11-13页 |
·国外对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第13-15页 |
2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15页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趋向 | 第15-16页 |
·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16-22页 |
·房地产业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7-18页 |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8-19页 |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及原则 | 第19-22页 |
3 西安市房地产业发展概况及国际经验借鉴 | 第22-30页 |
·西安房地产业发展历程的简述 | 第22-23页 |
·第一阶段:起步、调整上升期(1992-1999 年) | 第22页 |
·第二阶段:相对稳定的协调发展期(2000-2002 年) | 第22页 |
·第二阶段:政策调整、快速提升期(2003-2007 年) | 第22-23页 |
·房地产行业全面调整期(2008-2011 年) | 第23页 |
·向国际化大都市前进的西安房地产业 | 第23-26页 |
·房地产业对西安经济的促进作用 | 第23-24页 |
·西安市房地产业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国外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26-30页 |
·美国住宅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 第26-27页 |
·日本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 第27-30页 |
4 当前西安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0-39页 |
·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土地供不应求与闲置现象并存 | 第30页 |
·土地转让市场问题突出 | 第30-31页 |
·住房结构及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商品房开发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31-32页 |
·住房保障体系有待于完善 | 第32-33页 |
·房地产市场秩序问题 | 第33-34页 |
·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 | 第34-35页 |
·过度开发,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 第34-35页 |
·节能意识淡薄,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35页 |
·金融潜在风险和行业不平衡问题 | 第35-37页 |
·房地产开发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房地产行业结构存在不平衡 | 第36-37页 |
·商品房价格问题 | 第37-39页 |
5 实现西安市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39-52页 |
·完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 | 第39-41页 |
·明确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权利、责任范围,建立透明公开的土地市场 | 第39页 |
·扩大市场配置土地的范围和数量,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 第39-40页 |
·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的行为 | 第40-41页 |
·改革深层次的体制缺陷以完善土地市场建设 | 第41页 |
·调整房屋供应结构,建立保障性住房供应的长效机制 | 第41-43页 |
·控制大户型和别墅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 | 第41页 |
·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 | 第41-42页 |
·设立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建立保障性住房供应的长效机制 | 第42-43页 |
·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 第43-45页 |
·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制度 | 第43页 |
·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 第43-45页 |
·实施住宅产业化及房地产开发生态化 | 第45-48页 |
·提高房屋设计的技术含量,发展住宅产业化 | 第45页 |
·增强节能意识,走向低碳地产 | 第45-46页 |
·房地产开发走生态化道路,建成环境优美舒适的现代化城市 | 第46-48页 |
·健全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体系,提高行业高风险能力 | 第48-49页 |
·合理利用金融贷款,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 | 第48页 |
·健全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体系 | 第48-49页 |
·扶持优质房地产企业,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 | 第49页 |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促进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 第49-52页 |
·加快二手房市场建设,引导梯度消费 | 第49-50页 |
·购房者应树立理性的住房消费观 | 第50-52页 |
6 结论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