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十字花科植物硫代葡萄糖甙的相关研究 | 第11-20页 |
·硫代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 | 第12-13页 |
·硫代葡萄糖甙降解产物的生物活性 | 第13-14页 |
·负营养效应 | 第13页 |
·参与植物防卫反应和化学传导 | 第13页 |
·调节生长素的代谢 | 第13-14页 |
·抗癌作用 | 第14页 |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 | 第14-18页 |
·直接测定硫甙 | 第14-15页 |
·测定解离产物葡萄糖 | 第15页 |
·测定解离产物硫酸根 | 第15-16页 |
·测定解离产物异硫氰酸酯或其衍生物、脱硫硫甙 | 第16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简介 | 第16-18页 |
·硫代葡萄糖甙在拟南芥上的研究 | 第18-20页 |
·拟南芥中的硫代葡萄糖甙 | 第18页 |
·硫代葡萄糖甙的生物合成 | 第18-20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的自然变异 | 第22-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的HPLC的测定 | 第23-24页 |
·硫代葡萄糖甙在白菜类作物中的分布及变异程度 | 第24-31页 |
·硫代葡萄糖甙在白菜类作物材料中的分布及变异程度 | 第24页 |
·总硫代葡萄糖甙在白菜类作物中的分布及变异程度 | 第24-25页 |
·脂肪族硫代葡萄糖甙在白菜类作物中的分布及变异程度 | 第25-28页 |
·吲哚族硫代葡萄糖甙在白菜类作物中的分布及变异程度 | 第28-29页 |
·芳香族硫代葡萄糖甙在白菜类作物中的分布及变异程度 | 第29-30页 |
·白菜类作物中硫代葡萄糖甙的组成及与含量的初步评价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4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 | 第34-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4页 |
·HPLC法测定硫代葡萄糖甙 | 第34页 |
·硫甙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HPLC法测定脱硫硫代葡萄糖甙 | 第35-40页 |
·内标(TRO)的图谱 | 第35-36页 |
·样品的HPLC图谱 | 第36页 |
·脱硫硫甙的定量 | 第36-40页 |
·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0-43页 |
·光谱预处理 | 第40-41页 |
·硫代葡萄糖甙的校正模型 | 第41-43页 |
·应用白菜类作物硫甙NIRS模型的预测 | 第43-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主效QTL定位 | 第48-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材料 | 第48-49页 |
·方法 | 第49-51页 |
·样品制备及DNA提取 | 第49页 |
·SRAP分析 | 第49-50页 |
·SSR分析 | 第50页 |
·数据整理及连锁分析 | 第50页 |
·性状测定及分析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SSR标记分析 | 第51页 |
·分子标记的偏分离分析 | 第51-52页 |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 第52-57页 |
·各种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的QTL分析 | 第57-61页 |
·各种硫甙含量的表型值及遗传变异 | 第57-58页 |
·各种硫甙含量的QTL分析 | 第58-61页 |
3 讨论 | 第61-62页 |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61页 |
·各种硫甙含量的QTL分析 | 第61-62页 |
4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76页 |
基金支持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