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事案件诉调对接机制研究--以上海法院实践为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诉调对接机制的含义、产生原因及特点 | 第13-19页 |
一、 诉调对接机制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 诉调对接机制的产生原因 | 第14-16页 |
三、 诉调对接机制的特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诉调对接机制涉及的程序法理 | 第19-22页 |
一、 纠纷的类型化解决 | 第19-20页 |
二、 当事人多样化需求的满足 | 第20页 |
三、 正义与效益的衡平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上海法院诉调对接机制的实践考察 | 第22-33页 |
一、 M 区法院诉调对接实践 | 第23-25页 |
二、 X 区法院的诉调对接实践 | 第25-28页 |
三、 Y 中院诉调对接实践 | 第28-31页 |
四、 诉调对接实践中的基本内容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诉调对接机制运行现状的评析 | 第33-38页 |
一、 取得的成效 | 第33-35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第五章 有关国家及地区相关制度的比较考察 | 第38-47页 |
一、 美国 | 第38-40页 |
二、 英国 | 第40-41页 |
三、 德国 | 第41-42页 |
四、 日本 | 第42-43页 |
五、 我国台湾地区 | 第43-45页 |
六、 对我们的一些启示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几点建议 | 第47-54页 |
一、 认真贯彻落实既有法律法规 | 第47页 |
二、 进一步拓宽诉调对接中“调”的内涵 | 第47-48页 |
三、 进一步注重诉调对接中“调”的质量 | 第48-49页 |
四、 进一步规范调解员队伍管理 | 第49-50页 |
五、 尝试引入律师参与诉调对接 | 第50-52页 |
六、 防范恶意调解现象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