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第1-8页
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2页
 §1.1 选题依据第21-23页
     ·选题来源第21页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9页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及其教育的研究第23-27页
     ·关于外国政党执政理念及其教育的研究第27-29页
 §1.3 研究方案第29-32页
     ·研究方法第29-30页
     ·技术路线第30页
     ·创新之处第30-32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相关概念解析第32-48页
 §2.1 政党与执政党第32-36页
     ·政党第32-34页
     ·政党的特征第34-35页
     ·执政党第35-36页
 §2.2 执政理念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第36-44页
     ·执政理念的一般内涵与特征第36-37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涵第37-41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特征第41-44页
 §2.3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第44-48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内涵第44-45页
     ·执政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45-48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理论基础第48-64页
 §3.1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第48-5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党建设思想第48-50页
     ·列宁斯大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第50-54页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第54-64页
     ·民主革命时期党关于执政的基本思想第54-57页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理论第57-64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必然性第64-88页
 §4.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与现实依据第64-72页
     ·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第64-66页
     ·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现实责任第66-70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第70-72页
 §4.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党情审视第72-82页
     ·民主革命时期的特殊党情第72-75页
     ·长期执政对共产党的巨大考验第75-78页
     ·改革开放后共产党的自身变化第78-82页
 §4.3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世情与国情审视第82-88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国际环境第82-84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国内环境第84-86页
     ·执政理念教育是执政环境的现实需要第86-88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轨迹与启示第88-108页
 §5.1 民主革命时期的执政理念教育第88-95页
     ·民主革命时期执政理念教育历程第88-93页
     ·民主革命时期执政理念教育的特点第93-95页
 §5.2 全面执政后的执政理念教育第95-99页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执政理念教育的初步展开第96-97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执政理念教育的曲折经历第97-99页
 §5.3 改革开放后的执政理念教育第99-103页
     ·改革开放初期的执政理念教育第99-101页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的执政理念教育第101-102页
     ·新世纪新阶段的执政理念教育第102-103页
 §5.4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启示第103-108页
     ·执政理念教育必须与中心任务相结合第104-105页
     ·执政理念教育必须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第105-106页
     ·执政理念教育必须与党的制度建设同时并举第106-108页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主客体与目标第108-116页
 §6.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主客体及其关系第108-110页
     ·执政理念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第108-109页
     ·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第109-110页
 §6.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模式第110-113页
     ·执政理念教育主体应具备的资格与条件第110-112页
     ·执政理念教育主客体的平等共生模式第112-113页
 §6.3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目标第113-116页
     ·执政理念教育的个体目标第113-114页
     ·执政理念教育的社会目标第114-116页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其逻辑第116-133页
 §7.1 国家与立党为公理念第116-119页
     ·爱国与廉政的统一第116-117页
     ·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第117-119页
 §7.2 人民与执政为民理念第119-122页
     ·正确理解“人民”的新内涵第119-120页
     ·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第120-121页
     ·牢记并贯彻群众路线第121-122页
 §7.3 发展与科学发展理念第122-124页
     ·发展才是硬道理第122页
     ·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第122-124页
 §7.4 和谐与社会和谐理念第124-126页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124-125页
     ·自觉践行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第125-126页
 §7.5 科学与科学执政理念第126-127页
     ·科学执政的重要性第126-127页
     ·树立和贯彻科学执政理念第127页
 §7.6 民主与民主执政理念第127-130页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第128-129页
     ·自觉践行民主执政理念第129-130页
 §7.7 法治与依法执政理念第130-131页
     ·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统一第130-131页
     ·自觉践行依法执政理念第131页
 小结第131-133页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原则、方法与规律第133-153页
 §8.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主要原则第133-143页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133-134页
     ·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第134-136页
     ·继承与借鉴相结合第136-143页
 §8.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基本方法第143-147页
     ·理论学习教育法第144页
     ·榜样教育法与案例教育法第144-145页
     ·体验教育法与模拟教育法第145-146页
     ·比较教育法和延伸教育法第146-147页
 §8.3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具体路径第147-149页
     ·从以理服人到以情达理第147-148页
     ·从学理话语到通俗话语第148-149页
 §8.4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的基本规律第149-153页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规律第150页
     ·教育内容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规律第150-151页
     ·执政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一致的规律第151-153页
结语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评价及制度安排研究
下一篇:频发微震作用下三峡库首段典型滑坡变形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