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公共租赁住房综合定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研究路线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公共租赁住房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 第18-19页 |
·公共租赁住房的概念 | 第18页 |
·“夹心层”的概念 | 第18-19页 |
·公共租赁住房的特征 | 第19页 |
·住房价格理论 | 第19-21页 |
·区位理论 | 第19-21页 |
·价格歧视理论 | 第21页 |
·住房过滤理论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国外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经验 | 第23-29页 |
·韩国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模式 | 第23-24页 |
·定价依据 | 第23页 |
·定价标准 | 第23-24页 |
·实施效果 | 第24页 |
·德国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模式 | 第24-25页 |
·定价依据 | 第24页 |
·定价标准 | 第24-25页 |
·实施效果 | 第25页 |
·新加坡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模式 | 第25-26页 |
·定价依据 | 第25页 |
·定价标准 | 第25-26页 |
·实施效果 | 第26页 |
·美国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模式 | 第26-27页 |
·定价依据 | 第26页 |
·定价标准 | 第26-27页 |
·实施效果 | 第27页 |
·日本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模式 | 第27页 |
·定价依据 | 第27页 |
·定价标准 | 第27页 |
·实施效果 | 第27页 |
·相关经验总结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现状 | 第29-38页 |
·北京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现状 | 第29-31页 |
·保障对象 | 第29页 |
·租赁期限 | 第29-30页 |
·定价标准 | 第30-31页 |
·深圳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现状 | 第31-32页 |
·保障对象 | 第31页 |
·租赁期限 | 第31-32页 |
·定价标准 | 第32页 |
·厦门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现状 | 第32-34页 |
·保障对象 | 第32页 |
·租赁期限 | 第32页 |
·定价标准 | 第32-34页 |
·天津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现状 | 第34页 |
·保障对象 | 第34页 |
·租赁期限 | 第34页 |
·定价标准 | 第34页 |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现状 | 第34-36页 |
·保障对象 | 第35页 |
·租赁期限 | 第35页 |
·定价标准 | 第35-36页 |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定价中的问题 | 第36-37页 |
·租金定价依据市场化 | 第36页 |
·缺乏收入统计系统 | 第36页 |
·租金没有进行细分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方法设计 | 第38-46页 |
·定价原则 | 第38页 |
·目前常用的定价方法 | 第38-41页 |
·住房支付能力主导定价 | 第38-39页 |
·成本加利润主导定价 | 第39-40页 |
·市场租金主导定价 | 第40页 |
·考虑区位的差别定价法 | 第40-41页 |
·以上四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 第41页 |
·公共租赁住房梯度租金定价方法设计 | 第41-45页 |
·成本租金测算 | 第41-42页 |
·住房支付能力对租金的调整 | 第42-44页 |
·租金的保障性检验 | 第44-45页 |
·租金的动态调整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6 重庆市“康庄美地”租金定价实证研究 | 第46-57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情况 | 第46页 |
·“康庄美地”简介 | 第46-47页 |
·租金计算 | 第47-56页 |
·相关指标确定 | 第47页 |
·成本租金测算 | 第47-49页 |
·住房支付能力对租金的调整 | 第49-53页 |
·租金的保障性检验 | 第53-55页 |
·案例分析结论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7 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的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公共租赁住房成本审查制度 | 第57页 |
·严格的动态收入统计与审核制度 | 第57-59页 |
·严格的立法制度 | 第59-60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