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相关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 | 第16-21页 |
(一)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1.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 高校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及其关系 | 第16-17页 |
(二)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特征 | 第17-18页 |
1. 非强制性 | 第17页 |
2. 广泛性 | 第17-18页 |
3. 差异性 | 第18页 |
4. 实践性 | 第18页 |
(三)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 第18-21页 |
1. 品格因素 | 第18-19页 |
2. 知识因素 | 第19页 |
3. 才能因素 | 第19-20页 |
4. 情感因素 | 第20-21页 |
二、 高校辅导员有效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一) 是提高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导作用的需要 | 第21-22页 |
(二) 是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 | 第22-23页 |
(三) 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 第23页 |
(四) 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需要 | 第23-25页 |
三、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欠佳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一)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欠佳的表现 | 第25-27页 |
1. 理想信念淡化 | 第25-26页 |
2. 理论素养不高 | 第26页 |
3. 专业能力不强 | 第26页 |
4. 为人师表不够 | 第26-27页 |
(二)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欠佳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1. 社会转型期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27页 |
2. 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 第27-28页 |
3. 高校辅导员职能的认知存在偏差 | 第28页 |
4. 高校辅导员职务权力运用不当 | 第28-30页 |
四、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对策 | 第30-36页 |
(一) 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氛围 | 第30-31页 |
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 第30页 |
2. 改善待遇,解决实际困难 | 第30-31页 |
(二)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 | 第31-33页 |
1. 建立科学的配备和选聘机制 | 第31页 |
2. 健全科学的培训、考评和激励机制 | 第31-32页 |
3. 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 第32-33页 |
(三) 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第33-36页 |
1. 重视专业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引领学生 | 第33页 |
2. 注重工作方法,讲究工作艺术,吸引学生 | 第33-34页 |
3. 扩大交流平台,加大感情投入,关爱学生 | 第34页 |
4. 增强职业精神,讲求无私奉献,服务学生 | 第34-35页 |
5. 自觉率先垂范,践行为人师表,感染学生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