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机理研究 | 第14-23页 |
·运输通道系统的界定 | 第14-15页 |
·影响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 | 第15-17页 |
·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机理研究 | 第17-22页 |
·影响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因素归纳 | 第17-19页 |
·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关系结构图 | 第19-21页 |
·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反馈关系图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运输通道结构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3-38页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3-24页 |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思想 | 第23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的主要步骤 | 第23-24页 |
·模型的总体框架 | 第24-27页 |
·系统边界的确定 | 第24-25页 |
·模型总体的因果关系图 | 第25-27页 |
·子系统流图分析 | 第27-36页 |
·社会经济子系统 | 第27-30页 |
·需求子系统 | 第30-32页 |
·供给子系统 | 第32-34页 |
·投资子系统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运输通道结构配置优化 | 第38-51页 |
·运输通道的结构配置优化分析 | 第38-41页 |
·结构配置优化的含义与层次划分 | 第38-39页 |
·结构配置优化的意义 | 第39页 |
·结构配置优化的宏观手段 | 第39-41页 |
·运输通道结构配置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41-46页 |
·模型构建的思路 | 第41-42页 |
·目标函数 | 第42-44页 |
·约束条件 | 第44页 |
·目标优先级的确定 | 第44-45页 |
·目标无量纲化 | 第45-46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5 运输通道结构配置优化的SD-MOP整合模型 | 第51-58页 |
·SD-MOP整合模型的优势 | 第51页 |
·SD模型与MOP模型整合的理论依据 | 第51-53页 |
·运输通道结构配置优化的整合模型构建的思路 | 第53-55页 |
·整合模型的求解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江苏省沿海运输通道结构配置优化实证研究 | 第58-80页 |
·江苏省沿海通道分析 | 第58-64页 |
·江苏省沿海通道概述 | 第58-59页 |
·江苏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59-61页 |
·江苏省沿海运输通道发展现状 | 第61-63页 |
·江苏省沿海运输通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3-64页 |
·江苏省沿海运输通道结构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 第64-75页 |
·参数估计 | 第64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64-65页 |
·基本变量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71页 |
·决策模拟与分析 | 第71-74页 |
·敏感性因素辨识 | 第74-75页 |
·基于SD-MOP整合模型的江苏省沿海运输通道结构配置优化 | 第75-78页 |
·江苏省沿海运输通道结构配置建议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