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某隧道三趾马红土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三趾马红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隧道现场监测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隧道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研究现状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研究 | 第20-24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气象水文 | 第20-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22-23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三趾马红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 第24-38页 |
·三趾马红土物质成分 | 第24-26页 |
·粒度成分 | 第24-25页 |
·矿物成分 | 第25页 |
·化学成分 | 第25-26页 |
·三趾马红土微观结构试验研究 | 第26-28页 |
·骨架特征 | 第28页 |
·孔隙特征 | 第28页 |
·胶结特征 | 第28页 |
·三趾马红土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研究 | 第28-29页 |
·三趾马红土静力力学性质研究 | 第29-31页 |
·压缩性 | 第29页 |
·静三轴试验 | 第29-31页 |
·三趾马红土动力特性研究 | 第31-34页 |
·实验方案 | 第32页 |
·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 | 第32-34页 |
·动强度 | 第34页 |
·三趾马红土大型直剪试验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某隧道施工现场监测研究 | 第38-60页 |
·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 第38页 |
·试验段工程概况 | 第38-41页 |
·试验段地质概况 | 第38-39页 |
·试验段施工工艺 | 第39-40页 |
·试验段支护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现场监测项目 | 第41-49页 |
·监测重点 | 第41-42页 |
·监测系统设计 | 第42-43页 |
·监测主要内容 | 第43-48页 |
·监测点的布设 | 第48-49页 |
·监测数据的处理 | 第49-51页 |
·监测数据的分析原则 | 第49页 |
·监测数据的整理内容 | 第49页 |
·监测信息反馈的方法 | 第49-51页 |
·监测项目分析 | 第51-59页 |
·拱顶沉降 | 第51-52页 |
·周边收敛 | 第52-54页 |
·围岩应力 | 第54页 |
·体积含水率 | 第54-55页 |
·孔隙水压力 | 第55-56页 |
·钢拱架应力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某隧道施工动态数值模拟研究 | 第60-86页 |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60页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60页 |
·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 | 第60页 |
·MIDAS/GTS介绍 | 第60-61页 |
·有限元模拟隧道施工的基础 | 第61-66页 |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61-62页 |
·单元类型、边界条件及范围选取 | 第62-63页 |
·地应力的模拟 | 第63-64页 |
·单元的模拟 | 第64-65页 |
·隧道施工的模拟 | 第65页 |
·参数的选取 | 第65-66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6页 |
·隧道施工动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6-83页 |
·位移场分析 | 第67-72页 |
·应力场分析 | 第72-78页 |
·锚杆轴力分析 | 第78-80页 |
·初期支护受力分析 | 第80-83页 |
·隧道监测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某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研究 | 第86-96页 |
·灰色理论理论基础 | 第86页 |
·灰色理论在隧道围岩预测中的适用性 | 第86页 |
·灰色GM(h,n)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86-92页 |
·GM(h,n)预测模型的数学原理 | 第86-87页 |
·GM(1,1)模型 | 第87-90页 |
·新陈代谢GM(1,1)模型 | 第90-91页 |
·Verhulst模型 | 第91-92页 |
·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92-93页 |
·几种预测模型的对比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