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 ·研究现状总结 | 第30-31页 |
|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31-32页 |
| ·研究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32-35页 |
| 第2章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描述和混沌效应 | 第35-47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概述 | 第35-36页 |
| ·客运专线的概念 | 第35页 |
| ·客运专线的基本类型 | 第35-36页 |
| ·客运专线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36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内涵 | 第36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构成 | 第36-39页 |
| ·车站的分类 | 第37-39页 |
| ·线路的权值 | 第39页 |
| ·列车的性质 | 第39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类型及特性 | 第39-41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类型 | 第39-40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特性 | 第40-41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边界 | 第41-42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演化 | 第42页 |
| ·基于混沌理论的客运专线网络系统效应分析 | 第42-46页 |
| ·混沌理论的特性 | 第43页 |
| ·混沌理论中系统的三种不同形态 | 第43-44页 |
| ·客运专线网络系统的混沌效应分析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3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客运专线网络客流量组合预测模型 | 第47-71页 |
| ·预测的概念与分类 | 第47-48页 |
| ·预测的程序与步骤 | 第48-49页 |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组合预测模型分析 | 第49-54页 |
| ·组合预测方法分析 | 第49-51页 |
| ·粗糙集理论概述 | 第51-52页 |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组合预测模型 | 第52-54页 |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客运专线网络客流量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 第54-64页 |
| ·客运专线网络客流量各种预测模型比较分析 | 第55-63页 |
| ·客运专线网络客流量预测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 ·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合理性分析 | 第64-65页 |
| ·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第64-65页 |
| ·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 第65页 |
| ·算例 | 第65-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4章 客运专线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设计 | 第71-97页 |
| ·开行方案的定义与作用 | 第71页 |
| ·开行方案制定的原则 | 第71-76页 |
| ·安全性原则 | 第71-73页 |
| ·满足客运需求原则 | 第73页 |
| ·方便旅客出行原则 | 第73-75页 |
| ·经济合理的原则 | 第75页 |
| ·提高旅客旅行舒适度的原则 | 第75-76页 |
| ·合理停站的原则 | 第76页 |
| ·开行方案的主要内容 | 第76-78页 |
| ·列车开行等级和种类 | 第77页 |
| ·列车开行对数 | 第77页 |
| ·列车运行区段 | 第77页 |
| ·列车编组方案 | 第77-78页 |
| ·车底运用方案 | 第78页 |
| ·列车停站方案 | 第78页 |
| ·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2页 |
| ·客流量与客流性质 | 第78-79页 |
| ·列车编组及定员 | 第79页 |
| ·客流波动系数 | 第79-80页 |
| ·列车上座率 | 第80-81页 |
| ·车站及区间通过能力 | 第81页 |
| ·旅客的出行成本 | 第81-82页 |
| ·铁路客运部门的经济效益 | 第82页 |
| ·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构建 | 第82-93页 |
| ·相关边界假定 | 第82-84页 |
| ·始发终到站的确定 | 第84页 |
| ·停站方案影响分析及设计原则 | 第84-86页 |
| ·模型构建 | 第86-93页 |
| ·模型求解策略及算法设计 | 第93-96页 |
| ·求解策略 | 第93页 |
| ·算法设计 | 第93-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5章 基于客流动态反馈控制的客运专线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方法 | 第97-11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7-98页 |
| ·反馈控制原理概述 | 第98-99页 |
| ·开行方案调整概述 | 第99-101页 |
| ·开行方案调整原因 | 第100页 |
| ·开行方案调整内容 | 第100-101页 |
| ·开行方案调整原则 | 第101页 |
| ·客流动态反馈控制过程分析 | 第101-103页 |
| ·基于客流动态反馈控制的客运专线网络OD矩阵推算模型及算法 | 第103-113页 |
| ·客运专线网络路段流量的计算 | 第104-107页 |
| ·基于多路径交通分配的客运专线网络OD矩阵推算模型 | 第107-113页 |
| ·开行方案制定与调整过程分析及建议 | 第113-115页 |
| ·客运专线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系统及功能模块分析 | 第115-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 第6章 基于综合维修天窗优化设置的客运专线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调整研究 | 第119-130页 |
| ·客运专线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合理发车时间域 | 第120页 |
| ·客运专线网络旅客列车等级重要度 | 第120-122页 |
| ·关键列车的定义 | 第122页 |
| ·协同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122-126页 |
| ·条件假设 | 第122-123页 |
| ·建模思路 | 第123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123-125页 |
| ·算法设计 | 第125-126页 |
| ·算例 | 第126-1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 结论 | 第130-133页 |
| 致谢 | 第133-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48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48-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