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问题提出和基本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和述评 | 第12-16页 |
·本文的研究基本思路、内容、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 第16-19页 |
·基本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和特色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制造业重要性与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制造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贡献 | 第19-20页 |
·我国发展制造业的特殊作用 | 第20-23页 |
第3章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现状研究 | 第23-48页 |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数量年序分布 | 第23-29页 |
·1978-2002 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 第23-24页 |
·2003 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 | 第24-26页 |
·制造业就业下降趋势不可避免 | 第26-28页 |
·农村转移劳动力成为制造业就业中的重要力量 | 第28-29页 |
·我国制造业内部劳动力行业分布 | 第29-37页 |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状况 | 第37-46页 |
·制造业工资总额分析 | 第37-39页 |
·制造业劳动力平均工资分析 | 第39-40页 |
·制造业劳动力工资变化行业分析 | 第40-46页 |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化配置的必然性 | 第46-48页 |
第4章 制造业发展与劳动力因素关系实证分析 | 第48-65页 |
·劳动力异质性是理论前提 | 第48页 |
·定量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 第48-51页 |
·模型建立 | 第48-49页 |
·指标选取 | 第49-51页 |
·制造业劳动力与产业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 第51-65页 |
·1978-2009 年中国制度变迁指数 | 第51-55页 |
·第一阶段:1978-1999 年的实证分析 | 第55-59页 |
·第二阶段:2000-2009 年的实证分析 | 第59-63页 |
·两个阶段的对比与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的问题与建议 | 第65-83页 |
·提升制度因素促进制造业劳动优化配置 | 第65-71页 |
·比较优势理论主张自由竞争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保护的悖逆 | 第66-67页 |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有其特定前提 | 第67-68页 |
·我国制造业存在严重的产业安全问题 | 第68-70页 |
·建议对我国制造业进行合理的贸易安全监管与产业扶持 | 第70-71页 |
·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劳动力优化配置 | 第71-74页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以坚实的工业制造业为基础 | 第71-73页 |
·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提升就业质量 | 第73-74页 |
·提升人力资本和就业能力促进制造业劳动力优化配置 | 第74-79页 |
·制造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 第75-76页 |
·改善政府的制造业人力资本政策 | 第76-77页 |
·重视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政府投入,提高劳动者的软技能 | 第77-79页 |
·微观企业层面上改善制造企业劳动力配置 | 第79-83页 |
·能力 | 第80-81页 |
·激励与动机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