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选题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3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第13-15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90 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概述第15-25页
   ·价值、价值观与价值认同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价值第15页
     ·价值观第15页
     ·价值认同第15-1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第1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第16-19页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16-17页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17页
     ·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17-18页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第18-19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功能第19-22页
     ·引导功能第19-20页
     ·整合功能第20页
     ·规范功能第20-21页
     ·凝聚功能第21-22页
   ·“90 后”大学生特征概述第22-25页
     ·“90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第22-23页
     ·“90 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第23-25页
第3章 “90 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分析第25-41页
   ·“90 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情况调查第25-34页
     ·问卷调查设计以及发放情况说明第25-26页
     ·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同度的调查第26-27页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度的调查第27-30页
     ·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认同度的调查第30-32页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同度的调查第32-34页
   ·“90 后”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上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认知认同上的片面性第34-35页
     ·情感认同的不平衡性第35-36页
     ·行为认同与情感认同的脱节性第36页
   ·影响“90 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因素第36-41页
     ·社会因素第37-39页
     ·学校因素第39页
     ·家庭因素第39-40页
     ·个体因素第40-41页
第4章 增强“90 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建议第41-50页
   ·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第41-45页
     ·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第41-42页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原则第42-43页
     ·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第43-44页
     ·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第44-45页
   ·具体的路径选择第45-50页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第45-46页
     ·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第46-47页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第47-48页
     ·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平台第48-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A “90 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调查问卷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