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的影响因素演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创新 | 第12-13页 |
| 2 文献回顾 | 第13-20页 |
| ·制成品出口影响因素理论回顾 | 第13-14页 |
| ·传统因素理论回顾 | 第13页 |
| ·规模经济理论回顾 | 第13页 |
| ·其他因素理论回顾 | 第13-14页 |
| ·制成品出口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传统因素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 ·其他因素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 ·制成品出口影响因素演变机理 | 第17-18页 |
| ·辩证唯物主义与演化经济学 | 第17页 |
|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演变思想 | 第17-18页 |
| ·总结性评论 | 第18-20页 |
| ·现有研究成果贡献 | 第18-19页 |
| ·现有研究成果不足 | 第19-20页 |
| 3 假设与方法 | 第20-26页 |
| ·实证研究假设 | 第20页 |
| ·可能影响因素假设 | 第20页 |
| ·影响因素演变假设 | 第20页 |
| ·实证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 ·模型选择 | 第20-21页 |
| ·指标选择 | 第21-22页 |
| ·计量方法 | 第22-25页 |
| ·数据与样本 | 第25-26页 |
| ·数据分类 | 第25页 |
| ·样本说明 | 第25-26页 |
| 4 中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及其影响因素发展历程 | 第26-34页 |
| ·中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 ·制成品出口总量 | 第26页 |
| ·制成品出口结构 | 第26-27页 |
| ·传统因素发展历程 | 第27-30页 |
| ·生产率水平 | 第27-29页 |
| ·要素禀赋 | 第29-30页 |
| ·规模经济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 ·本地市场规模 | 第30页 |
| ·产业集聚 | 第30-31页 |
| ·其他因素发展历程 | 第31-34页 |
| ·企业所有制类型 | 第31-32页 |
| ·外商直接投资 | 第32页 |
| ·金融市场发展水平 | 第32-33页 |
| ·基础设施 | 第33-34页 |
| 5 实证检验 | 第34-55页 |
| ·传统因素检验 | 第34-39页 |
| ·生产率水平检验 | 第34-36页 |
| ·要素禀赋检验 | 第36-39页 |
| ·规模经济检验 | 第39-43页 |
| ·本地市场规模检验 | 第39-41页 |
| ·产业集聚检验 | 第41-43页 |
| ·其他因素检验 | 第43-52页 |
| ·企业所有制类型检验 | 第43-45页 |
| ·外商直接投资检验 | 第45-47页 |
| ·金融发展市场发展水平检验 | 第47-49页 |
| ·基础设施检验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重点行业出口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 ·出口影响因素时序演变 | 第53-54页 |
| ·本文实证研究假设检验 | 第54-55页 |
| 6 结论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5-61页 |
| ·重点行业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5-56页 |
| ·重点行业分析 | 第55页 |
| ·重点行业政策涵义 | 第55-56页 |
| ·传统因素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6-57页 |
| ·劳动生产率演变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6页 |
| ·要素禀赋演变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6-57页 |
| ·规模经济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7-58页 |
| ·本地市场规模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7-58页 |
| ·产业集聚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8页 |
| ·其他因素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8-60页 |
| ·企业所有制类型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8页 |
| ·外商直接投资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8-59页 |
| ·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59-60页 |
| ·基础设施分析与政策涵义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附录 A:数据分类标准 | 第67-72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