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无线中继系统中的编码与协作传输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2 中继系统的发展演进第14-17页
     ·中继信道的容量第14-15页
     ·编码与协作传输第15-16页
     ·资源分配第16页
     ·用户选择和管理第16-17页
     ·跨层设计第17页
 §1.3 编码与协作传输研究现状第17-20页
     ·单用户中继信道第17-19页
     ·多用户协作中继信道第19-2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中继传输系统模型与基本原理第22-38页
 §2.1 系统模型第22页
 §2.2 传输方案第22-27页
     ·放大前传(AF)方案第23-24页
     ·译码前传(DF)方案第24-25页
     ·选择式译码前传(SDF)方案第25-26页
     ·自适应中继协议(ARP)第26-27页
 §2.3 编码方案第27-36页
     ·分布式Turbo码第27-28页
     ·Bilayer LDPC码第28-30页
     ·编码协作(CC)方案第30-32页
     ·网络编码(NC)方案第32-34页
     ·自适应网络编码协作(ANCC)方案第34-36页
 §2.4 性能对比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非对称的(1,1,1)中继信道编码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分等级编码第39-44页
     ·(1,1,1)中继信道模型第39-40页
     ·分等级编码思想第40-42页
     ·不同编码方案性能对比第42-44页
 §3.3 时变功率分配算法第44-50页
     ·问题描述第44-45页
     ·算法原理第45-46页
     ·不同算法性能对比第46-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基于多元LDPC码的(1,M_R,1)中继信道编码第52-66页
 §4.1 引言第52-54页
     ·多元LDPC码原理第52-53页
     ·LDPC码在中继系统中的应用第53-54页
 §4.2 (1,M_R,1)中继信道第54-57页
     ·(1,M_R,1)中继信道模型第54-55页
     ·基于有限比特反馈的网络空时编码第55页
     ·复数域网络编码第55-56页
     ·选择性中继第56-57页
 §4.3 多元LDPC码设计第57-61页
     ·校验矩阵设计第57-58页
     ·基于GF(q)的高效LDPC编码第58-61页
 §4.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第61-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基于叠加调制的(M_s,N_R,1)中继信道编码第66-76页
 §5.1 引言第66-67页
 §5.2 (M_s,N_R,1)中继信道第67-69页
     ·(M_s,N_R,1)中继信道模型第67页
     ·(M_s,N_R,1)中继信道传输流程第67-69页
 §5.3 基于叠加调制的发送端设计第69-70页
     ·叠加调制函数第69-70页
     ·标识位第70页
 §5.4 基于叠加调制的接收端设计第70-72页
 §5.5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第72-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基于机会网络编码的(M_s,N_R,K_D)中继信道编码第76-88页
 §6.1 引言第76-78页
     ·网络编码原理第76页
     ·网络编码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应用第76-77页
     ·网络编码在(M_s,M_R,K_D)中继信道中的应用第77-78页
 §6.2 机会网络编码第78-81页
     ·(M_s,N_R,K_D)中继信道模型第78-79页
     ·机会网络编码原理第79-81页
 §6.3 中断概率第81-84页
     ·中断概率定义第81页
     ·机会网络编码方案的中断概率第81-83页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第83-84页
 §6.4 吞吐量第84-87页
     ·不同方案中的吞吐量分析第84-85页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第85-87页
 §6.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束语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4页
博士期间工作成果第104-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化SAR处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面向OFDM系统的信道参数估计与峰均比抑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