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回旋随想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7页 |
·《回旋随想曲》的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 第7-8页 |
·对于《回旋随想曲》研究的主要观点 | 第8页 |
·对于《回旋随想曲》的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2《回旋随想曲》的创作渊源 | 第10-18页 |
·作者佐罗塔耶夫创作此曲的背景 | 第10-13页 |
·创作作品的主观背景 | 第10-11页 |
·创作作品的客观背景 | 第11-13页 |
·《回旋随想曲》创作的总体特征 | 第13-14页 |
·作者佐罗塔耶夫的创作风格 | 第13页 |
·《回旋随想曲》在创作中所表现的音乐风格 | 第13-14页 |
·《回旋随想曲》与佐罗塔耶夫其他代表作品之比较 | 第14-17页 |
·与六组《儿童组曲》比较分析 | 第14-15页 |
·与《奏鸣曲 NO.2》比较分析 | 第15-17页 |
·《回旋随想曲》作为手风琴三重奏作品的特点 | 第17-18页 |
·《回旋随想曲》专门为三架自由低音手风琴而创作 | 第17-18页 |
3 《回旋随想曲》的音乐分析 | 第18-31页 |
·《回旋随想曲》结构特点总述 | 第18页 |
·《回旋随想曲》结构分析 | 第18-24页 |
·《回旋随想曲》特征结构、和声举例 | 第24-31页 |
·复调手法的运用—精彩的赋格段与卡农 | 第25-27页 |
·带有古典风格的创作手法——极为明显的调性二度下行 | 第27-28页 |
·极度不和谐的和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挣扎 | 第28-30页 |
·作品结构的特点——典型的回旋曲式 | 第30-31页 |
4 《回旋随想曲》的人文内涵及其阐释 | 第31-41页 |
·《回旋随想曲》是作曲家内心情感的抒发 | 第31-35页 |
·《回旋随想曲》是作曲家个人与时代的变奏 | 第35-39页 |
·《回旋随想曲》的民族特色 | 第35-37页 |
·《回旋随想曲》的思想意蕴 | 第37页 |
·《回旋随想曲》的情感世界 | 第37-39页 |
·《回旋随想曲》演奏中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法的融合 | 第39-41页 |
5 《回旋随想曲》在手风琴发展、创作中的价值体现 | 第41-47页 |
·《回旋随想曲》对手风琴演奏的影响 | 第41-43页 |
·对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方面的影响 | 第41-42页 |
·俄罗斯手风琴在世界手风琴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42-43页 |
·《回旋随想曲》对手风琴重奏的影响 | 第43-45页 |
·对手风琴重奏作品创作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对手风琴重奏教学、训练的影响 | 第44-45页 |
·佐罗塔耶夫对手风琴事业的发展的贡献 | 第45-47页 |
6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