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课题的现有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 | 第13页 |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特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特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概述 | 第15-25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概念 | 第15-16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本质特征 | 第16-18页 |
·灌输性 | 第17页 |
·合力性 | 第17页 |
·艰巨性 | 第17-18页 |
·反复性 | 第18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马克思主义文化 | 第18-19页 |
·企业文化 | 第19页 |
·中国传统文化 | 第19-20页 |
·军旅文化 | 第20-21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 | 第21-25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意义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 第25-3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主体的信仰程度不高 | 第25-26页 |
·主体的思想理论水平有限 | 第26页 |
·教育介体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教育目的不聚焦 | 第26页 |
·教育内容较空泛 | 第26-27页 |
·教育组织不协调 | 第27页 |
·教育手段较落后 | 第27页 |
·教育客体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接受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 第27页 |
·接受教育的情感不炽热 | 第27-28页 |
·接受教育的信念不坚定 | 第28页 |
·接受教育的意志不坚强 | 第28页 |
·造成问题的根源 | 第28-34页 |
·造成教育主体存在问题的根源 | 第29-30页 |
·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 | 第29页 |
·不适应学习型社会要求 | 第29-30页 |
·造成教育介体存在问题的根源 | 第30-31页 |
·教育方针不明确 | 第30页 |
·教育态度欠认真 | 第30-31页 |
·教育结构欠合理 | 第31页 |
·教育艺术不到位 | 第31页 |
·造成教育客体存在问题的根源 | 第31-34页 |
·自我修养有差距 | 第31-32页 |
·官方声音有反感 | 第32页 |
·现实利益诱惑大 | 第32页 |
·资历阅历比较浅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 | 第34-41页 |
·以“马列主义(特色理论)”为核心的立业观教育 | 第34-35页 |
·以“共同理想”为核心的立志观教育 | 第35-37页 |
·以“两种精神”为核心的立势观教育 | 第37-38页 |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立人观教育 | 第38-41页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原则 | 第41-44页 |
·齐抓共管原则 | 第41-42页 |
·教书育人 | 第41页 |
·管理育人 | 第41-42页 |
·服务育人 | 第42页 |
·因人施教原则 | 第42-43页 |
·言传身教原则 | 第43页 |
·持之以恒原则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措施 | 第44-48页 |
·明确教育目的 | 第44页 |
·丰富教育内容 | 第44-45页 |
·完善教育组织 | 第45页 |
·改进教育方法 | 第45-46页 |
·改善教育环境 | 第46页 |
·提高教育者素质 | 第46-47页 |
·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