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初中生化学前概念的探查及教学对策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第9-13页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9-10页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1、为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第10-11页
  2、为中学化学教材编写提供依据第11页
  3、为丰富和发展化学学科学习理论做出贡献第11-12页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第12-13页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3-19页
 (一) 对“前科学概念”(前概念)的界定第13-15页
  1、历史上使用过的术语第13-14页
  2、概念辨析第14-15页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第15-16页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6-19页
   (1) 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第17页
   (2)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第17页
   (3)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第17-18页
   (4) 学习者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第18-19页
三、相关研究综述第19-26页
 (一) 国外关于前概念的研究第19-21页
  1、对“物质的构成”的前概念的研究第19-20页
  2、对“原子分子”的前概念的研究第20-21页
  3、对“化学反应”的前概念的研究第21页
 (二) 国内关于前概念的研究第21-24页
  1、理论层次的研究第22-23页
  2、实践层次的研究第23-24页
 (三) 结论第24-26页
  1、研究取得的成果第25页
   (1) “前概念”产生的途径第25页
   (2) 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的教学对策第25页
   (3) 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25页
  2、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5-26页
四、研究的对象、选题及方法第26-30页
 (一) 研究对象——初中生第26-27页
 (二) 研究选题——“纯净物和混合物”、“分子和原子”、“元素”第27-29页
  1、纯净物和混合物第27-28页
  2、分子和原子第28-29页
  3、元素第29页
 (三) 研究方法第29-30页
五、对初中生化学前概念的探查及教学对策的研究第30-59页
 (一) 研究的起始——对教师的访谈第30-34页
  1、受访者的选择第30-31页
  2、访谈的内容第31-33页
  3、结论第33-34页
   (1) 初中化学中易受前概念影响的概念第33页
   (2) 初三学生化学前科学概念的特征第33页
   (3) 初三学生的化学前概念产生的原因第33-34页
   (4) 消除前概念影响的教学对策第34页
  4、反思第34页
 (二) 对初中生化学前概念的探查及教学对策的研究第34-54页
  1、关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学生调研及教学对策的研究第34-42页
   (1) 测试卷题目第35页
   (2) 测查结果及分析第35-38页
   (3) 基于学生调研的教学对策第38-40页
   (4) 教学效果的探查与反思第40-42页
  2、关于“分子原子”的学生调研及教学对策的研究第42-49页
   (1) 测试卷题目第42页
   (2) 测查结果及分析第42-43页
   (3) 基于学生调研的教学对策第43-47页
   (4) 对教学效果的探查和反思第47-49页
  3、关于“元素”的学生调研及教学对策的研究第49-54页
   (1) 测试卷题目第49页
   (2) 测查结果及分析第49-51页
   (3) 基于学生调研的教学对策第51-53页
   (4) 对教学效果的探查和反思第53-54页
 (三) 对研究结果的总结第54-59页
  1、对初中生化学前概念的总结第54-55页
   (1) 初中生的化学前概念产生受其生活经验的影响第55页
   (2) 初中生的化学前概念产生受其思维方式的影响第55页
  2、对教学对策的总结第55-59页
   (1) 探究的作用第55-56页
   (2) 模型的作用第56-57页
   (3) 化学史的作用第57-58页
   (4) 实验的作用第58-59页
六、结束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
下一篇: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与经济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