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 ·切削力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加工误差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材料去除方式对加工变形影响的研究 | 第12-13页 |
| ·ABAQUS 软件二次开发的研究 | 第13页 |
| ·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6-18页 |
| 第2章 铣削机理分析的有限元理论与关键技术 | 第18-26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铣削力 | 第18-19页 |
| ·切削热 | 第19-22页 |
| ·塑性应变生热 | 第20-21页 |
| ·刀具-切屑摩擦生热 | 第21-22页 |
| ·有限元模拟的关键技术 | 第22-25页 |
| ·材料模型的设置 | 第22-23页 |
| ·Johnson-Cook 塑性本构模型 | 第23页 |
| ·工件与刀具的接触设置 | 第23-24页 |
| ·切屑与工件的分离准则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基于热力耦合的悬臂板类薄壁件铣削仿真研究 | 第26-36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描述 | 第26-27页 |
| ·薄壁件三维铣削加工仿真建模 | 第27-31页 |
| ·刀具与工件模型 | 第27-28页 |
| ·材料模型设置 | 第28-29页 |
| ·装配与网格划分 | 第29-30页 |
| ·分析步的设置 | 第30页 |
| ·接触与载荷设置 | 第30-31页 |
| ·仿真结果分析与验证 | 第31-35页 |
| ·切削力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 ·应力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 ·切削热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 ·加工变形与验证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材料去除方式对框类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影响研究 | 第36-46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加工路径对单框薄壁件铣削加工变形的影响 | 第36-38页 |
| ·走刀路径 | 第36-37页 |
| ·单框薄壁件模型 | 第37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 ·加工顺序对多框薄壁件铣削加工变形的影响 | 第38-44页 |
| ·多框薄壁件模型 | 第38-39页 |
| ·初始残余应力的施加 | 第39-41页 |
| ·装夹方案 | 第41-43页 |
| ·“单元生死”技术 | 第43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5章 薄壁件快速铣削仿真平台定制应用程序的开发 | 第46-64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Python 环境下的 ABAQUS 二次开发 | 第47-48页 |
| ·薄壁件快速铣削仿真平台 AeroCAE | 第48-56页 |
| ·插件程序与定制应用程序介绍 | 第48-49页 |
| ·AeroCAE 的系统框架及文件组成 | 第49-52页 |
| ·AeroCAE 的开发技术 | 第52-56页 |
| ·AeroCAE 应用实例 | 第56-62页 |
| ·悬臂板类薄壁件铣削加工实例 | 第56-60页 |
| ·单框类薄壁件铣削加工实例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0-72页 |
| 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
| 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