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1页 |
·高考的要求 | 第11-14页 |
·生物课程本身的需要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15-27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模型及生物模型 | 第15-16页 |
·生物模型的类型 | 第16-18页 |
·模型方法 | 第18页 |
·模型建构及模型建构的方法 | 第18-22页 |
·建模能力 | 第22页 |
·模型教学及模型建构教学 | 第22-23页 |
·模型建构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功能 | 第23页 |
·建构主义学习论 | 第23-24页 |
·建构主义教学论 | 第24-25页 |
·兴趣和动机理论 | 第2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27-29页 |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第27-28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过程设计 | 第29-47页 |
·教材中安排的模型建构活动的统计 | 第29页 |
·引导学生建构生物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 第29页 |
·各类模型在模型建构教学中的运用 | 第29-30页 |
·用作教师的教学工具 | 第29-30页 |
·用作教师的评价工具 | 第30页 |
·用作学生的学习工具 | 第30页 |
·实际课堂教学运用案例 | 第30-47页 |
·新授课上的模型建构教学 | 第30-38页 |
·复习课上的模型建构教学 | 第38-43页 |
·习题课上的模型建构教学 | 第43-47页 |
第五章 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探究 | 第47-50页 |
·提出问题 | 第47页 |
·作出假设 | 第47页 |
·制定计划 | 第47-48页 |
·实验样本的选取 | 第47页 |
·实验自变量的选择 | 第47页 |
·实验因变量的确定 | 第47页 |
·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47页 |
·实验步骤的设计 | 第47-48页 |
·实施实验 | 第48-49页 |
·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测试方面 | 第48页 |
·生物建模能力测试方面 | 第48-49页 |
·生物学业成绩测试 | 第49页 |
·得出结论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页 |
·模型建构教学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 第50页 |
·模型建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建模能力 | 第50页 |
·模型建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 第50页 |
·反思 | 第50-52页 |
·教师要意识到模型建构的重要意义 | 第50-51页 |
·课时有限,模型建构活动要精心设计与组织 | 第51页 |
·及时准确的评价能提高模型建构活动的有效性 | 第51页 |
·在模型建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模型建构学习的方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1 高中生对模型的认识及运模建模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 2 生物学习兴趣水平量表 | 第57-59页 |
附录 3 建模能力前测试卷 | 第59-60页 |
附录 4 建模能力后测试卷 | 第60-61页 |
附录 5 学生生物成绩前测试卷 | 第61-69页 |
附录 6 学生生物成绩后测试卷 | 第69-77页 |
附录 7 前测成绩表 | 第77-79页 |
附录 8 后测成绩表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