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经济背景 | 第11-12页 |
·制度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比较研究 | 第19-32页 |
·投资性房地产定义 | 第19-20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 第19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 第19-20页 |
·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计量模式比较研究 | 第20-24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 第20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 第20-21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的处置 | 第21-22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税务处理 | 第22-23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 第23-24页 |
·两种计量模式的转换 | 第24页 |
·两种计量模式优劣势分析 | 第24-27页 |
·成本计量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 第24-26页 |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优劣势分析 | 第26-27页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比研究 | 第27-30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范围 | 第27-28页 |
·自造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标准 | 第28页 |
·后续计量中不同模式的选择 | 第28-29页 |
·公允价值的确定 | 第29-30页 |
·转换损益的确认标准 | 第30页 |
·启示及借鉴 | 第30-32页 |
3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应用情况分析 | 第32-41页 |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应用现状 | 第32-33页 |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 第33-37页 |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 第33-35页 |
·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企业税务成本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上市公司推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困难 | 第37-41页 |
·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 第38页 |
·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 第38-39页 |
·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监管机制 | 第39页 |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 第39-40页 |
·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 | 第40-41页 |
4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分析 | 第41-52页 |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外部动因分析 | 第41-46页 |
·房地产市场动向 | 第41-42页 |
·政策导向 | 第42-43页 |
·市场成熟度以及公允价值的取得 | 第43页 |
·资产评估水平 | 第43-44页 |
·信息使用者的认可程度 | 第44-46页 |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内在动因分析 | 第46-52页 |
·管理者偏好 | 第46-47页 |
·盈余管理的需要 | 第47-48页 |
·纳税影响 | 第48-49页 |
·计量成本 | 第49页 |
·会计人员素质水平 | 第49-50页 |
·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的价值比重 | 第50页 |
·公司规模及组织结构 | 第50-52页 |
5 金融街控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 第52-63页 |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52-57页 |
·公司概况 | 第52页 |
·公司的经营范围 | 第52-53页 |
·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53-54页 |
·公司的经营环境 | 第54-55页 |
·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55-57页 |
·会计变更情况分析 | 第57-59页 |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 | 第57页 |
·公允价值计量情况说明 | 第57-58页 |
·政策变更年度财务分析 | 第58-59页 |
·数据分析 | 第59-63页 |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 第59-60页 |
·对利润表的影响 | 第60-61页 |
·对财务比率的影响 | 第61-63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