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动态评价体系与产业链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生态工业园的评价与产业链设计研究进展 | 第11-28页 |
·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工业生态学 | 第11-12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2-13页 |
·清洁生产 | 第13-14页 |
·生态工业园 | 第14页 |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生态工业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生态工业园评价体系 | 第17-18页 |
·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生态工业园产业链发展研究概述 | 第22-24页 |
·生态产业链的概念 | 第22页 |
·国内外典型生态工业园产业链分析 | 第22-24页 |
·生态产业链的研究现状 | 第24页 |
·生态系统中的能值分析研究概述 | 第24-26页 |
·能值分析的定义 | 第24页 |
·能值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情况概述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2 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 第28-60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29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及原则 | 第28页 |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建立 | 第28-29页 |
·AHP-灰色关联动态评价模型 | 第29-35页 |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0-35页 |
·实例研究 | 第35-58页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 第35-37页 |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 | 第37-44页 |
·AHP-灰色关联动态评价模型的实例应用 | 第44-58页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3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产业链设计 | 第60-69页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现状 | 第60-61页 |
·产业现状 | 第60页 |
·园区主要产业产生的废物情况 | 第60-61页 |
·园区现有产业链及存在问题 | 第61页 |
·生态产业链设计原理 | 第61-63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61-62页 |
·系统集成理念 | 第62-63页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产业链设计 | 第63-67页 |
·电子信息业产业链 | 第65页 |
·石化业产业链 | 第65页 |
·新材料业和汽车修造业产业链 | 第65-66页 |
·钢铁厂产业链 | 第66页 |
·船舶修造业产业链 | 第66页 |
·生物工程业产业链 | 第66页 |
·建材综合生产中心和 CO_2综合利用中心产业链 | 第66-67页 |
·生态产业链设计效果分析 | 第67-68页 |
·CO_2综合利用中心生态产业链设计效果 | 第67页 |
·石化业生态产业链设计效果 | 第67页 |
·钢铁厂生态产业链设计效果 | 第67页 |
·建材综合生产中心生态产业链设计效果 | 第67页 |
·其它生态产业链设计效果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船舶生态产业链设计 | 第69-80页 |
·开发区船舶产业现状 | 第69-70页 |
·开发区产业园现状 | 第69页 |
·开发区船舶产业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69-70页 |
·开发区船舶生态产业链设计 | 第70-75页 |
·船舶产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 第70-71页 |
·船舶园区生态产业链设计 | 第71-75页 |
·开发区船舶生态产业链设计效果的能值分析 | 第75-78页 |
·开发区船舶产业园能值流量分析 | 第75-76页 |
·开发区船舶产业链设计前后三废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 第76-77页 |
·开发区船舶工业园生态产业链设计效果的能值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