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合法性基础的争论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争论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13-15页 |
一、对《撤诉规定》的解读 | 第13-14页 |
二、对《撤诉规定》的质疑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争论二:借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 第15-16页 |
一、对该做法的解读 | 第15-16页 |
二、对该做法的质疑 | 第16页 |
第三节 对两种观点的评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法律效果——存在大量撤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社会效果——案结事了,社会和谐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制度困境 | 第19-23页 |
一、与行政诉讼“禁止调解”原则的关系问题 | 第19-20页 |
二、以撤诉方式结案的问题 | 第20-21页 |
三、撤诉后的执行监督和权利救济问题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的合理性基础 | 第23-33页 |
第一节 “行政权不可处分”的相对性 | 第23-27页 |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广泛存在印证了公权力的可处分性 | 第23-24页 |
二、制定法的固有缺陷需要公权力的适当处分 | 第24-25页 |
三、刑事领域公权力的有限处分 | 第25-26页 |
四、域外做法说明公权力的可处分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行政法解释模式的转变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行政理念及案件类型的变化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 第29页 |
第五节 新形势下和谐司法理念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六节 提高司法效率适应入市需要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的完善机制 | 第33-49页 |
第一节 立法完善——修改《行政诉讼法》第50 条 | 第33-34页 |
一、修改的可能性 | 第33页 |
二、修改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完善——践行能动司法观 | 第34-49页 |
一、能动司法的相关理论 | 第34-36页 |
二、行政诉讼协调和解中的能动司法践行情况 | 第36-39页 |
三、能动司法视野下的完善机制 | 第39-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