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15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1.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 | 第9-10页 |
1.3 体育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4.1 模式 | 第13-14页 |
1.4.2 教学模式 | 第14页 |
1.4.3 体育教学模式 | 第14-15页 |
1.4.4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 第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分析 | 第16-27页 |
3.1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3.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第20页 |
3.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度 | 第20-22页 |
3.4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 | 第22-24页 |
3.4.1 物质环境 | 第23页 |
3.4.2 社会心理环境 | 第23-24页 |
3.5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 第24-27页 |
3.5.1 诊断性评价 | 第24-25页 |
3.5.2 形成性评价 | 第25-26页 |
3.5.3 终结性评价 | 第26-27页 |
4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研究 | 第27-34页 |
4.1 先进的教学观 | 第27-30页 |
4.1.1 互动观 | 第27页 |
4.1.2 目标观 | 第27-28页 |
4.1.3 师生观 | 第28-29页 |
4.1.4 形式观 | 第29页 |
4.1.5 情境观 | 第29页 |
4.1.6 评价观 | 第29-30页 |
4.2 合作学习对于差生转化的优势 | 第30-34页 |
4.2.1 合作学习有利于降低差生的焦虑程度,促进差生的成就动机的形成 | 第30-31页 |
4.2.2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尊、为差生转化提供内力因素 | 第31页 |
4.2.3 合作学习能改善差生人际环境质量,减少转差过程中负性因素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4 合作学习行利于调动优生和差生的积极互赖,为差生转化提供外助动力 | 第32页 |
4.2.5 合作学习有利于减轻差生的学习负担 | 第32页 |
4.2.6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差生自尊转化的力度 | 第32-33页 |
4.2.7 差生转化中教师的要求 | 第33-34页 |
5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 第34-44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5.1.1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5.1.2 测试指标 | 第35页 |
5.1.3 实验控制 | 第35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5.2.1 实验前测结果 | 第35-36页 |
5.2.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中对学生达标成绩的影响 | 第36-37页 |
5.2.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5.2.4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中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影响 | 第38-39页 |
5.2.5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中对实验班、对照班的同伴关系、学习兴趣的影响 | 第39-42页 |
5.2.6 实验后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5.2.7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中对学生记忆保持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7 建议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件(问卷调查表)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