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经济的研究

前言第1-3页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7页
 1.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第7-9页
 1.2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9-10页
 1.3 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第10-13页
 1.4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原则第13-14页
 1.5 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的几个问题第14-15页
 1.6 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提出第15-17页
第二章 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的综合规划第17-24页
 2.1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含义、特点及任务第17-18页
 2.2 水资源可持续综合规划对传统水资源规划的发展第18-21页
 2.3 水资源可持续综合规划模式第21-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24-35页
 3.1 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理论基础第24-27页
 3.2 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第27-29页
 3.3 淮河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应用第29-31页
 3.4 淮河流域县级(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详解第31-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第35-48页
 4.1 水污染现状第35-36页
 4.2 水污染影响分析第36-37页
 4.3 经济结构变动对水环境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模型第37-39页
 4.4 水质评价第39-40页
 4.5 BP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第40-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分析第48-59页
 5.1 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第48-50页
 5.2 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成因第50-52页
 5.3 运用灰色系统进行关联度分析第52-55页
 5.4 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发展第55-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模型第59-81页
 6.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59-60页
 6.2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第60-70页
 6.3 水资源优化分配模型第70-76页
 6.4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型第76-78页
 6.5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及几个问题与建议第78-80页
 6.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分析第81-87页
 7.1 综合评价模型第81-82页
 7.2 评判因素的选取、分级和评分第82-83页
 7.3 评判矩阵R的计算第83-84页
 7.4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第84-86页
 7.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八章 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第87-100页
 8.1 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第87-89页
 8.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89-94页
 8.3 政策模拟第94-99页
 8.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九章 水资源管理产业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第100-108页
 9.1 水资源管理第100-102页
 9.2 水资源产业第102-105页
 9.3 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105-107页
 9.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09页
博士生阶段完成的论文第109-11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10-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流中污染物垂向紊动混合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水利现代化及其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