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

水利现代化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3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3页
  1.2.1 现代化的研究动态第11-13页
  1.2.2 现代化评价标准第13-19页
  1.2.3 水利现代化研究进程第19-23页
 1.3 水利现代化的内涵第23-25页
 1.4 研究过程的基本原则第25-26页
 1.5 研究的重点和内容第26-28页
 1.6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二章 水利对国民经济的支持度第30-46页
 2.1 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0-32页
 2.2 水利投入第32-34页
 2.3 水资源供需平衡第34-42页
  2.3.1 农业用水第38-39页
  2.3.2 工业用水第39-41页
  2.3.3 城市生活用水第41-42页
 2.4 有效灌溉面积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工程的可靠性程度第46-67页
 3.1 工程标准第47-54页
  3.1.1 防洪标准第47-51页
  3.1.2 除涝标准第51-53页
  3.1.3 供水保证率第53-54页
 3.2 管理措施第54-63页
  3.2.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新时代的水利第54-56页
  3.2.2 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第56-58页
  3.2.3 重视灾害管理工作第58-60页
  3.2.4 风险管理第60-62页
  3.2.5 灾害保险第62-63页
 3.3 工程的可靠性分析第63-66页
  3.3.1 工程结构设计的可靠性第63-65页
  3.3.2 供水可靠性模型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水环境影响第67-78页
 4.1 环境与发展第67-68页
 4.2 人与水的协调第68-71页
  4.2.1 给洪水以空间第68-69页
  4.2.2 融入自然第69-70页
  4.2.3 善待水资源第70-71页
 4.3 水质环境第71-75页
  4.3.1 水质现状第71-73页
  4.3.2 控制目标第73-75页
 4.4 水土流失及治理第75-76页
  4.4.1 水土流失地区分布第75页
  4.4.2 水土流失现状第75-76页
  4.4.3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第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科技进步与科技贡献率第78-92页
 5.1 科技发展与水利现代化第78-80页
 5.2 水利科技发展的重点第80-84页
  5.2.1 防洪减灾技术第80-81页
  5.2.2 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技术第81页
  5.2.3 信息技术第81-82页
  5.2.4 水污染防治技术第82-83页
  5.2.5 节水技术第83-84页
 5.3 科技进步的评价和计算第84-88页
  5.3.1 技术进步速度第85-86页
  5.3.2 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第86-88页
 5.4 人才需求及目标第88-90页
 5.5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六章 水利产业化程度第92-103页
 6.1 水利产业化的概念和特点第92-93页
 6.2 供水价格第93-97页
 6.3 政策措施第97-99页
  6.3.1 投入政策第97-99页
  6.3.2 法律保障第99页
 6.4 管理体制第99-102页
 6.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及模型第103-112页
 7.1 水利现代化综合评价模型第103-107页
 7.2 评价指标及参数确定第107-111页
 7.3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八章 回顾与展望第112-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8页
博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成果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经济的研究
下一篇:计算智能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