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停车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居住停车基础理论研究 | 第24-37页 |
·居住停车相关经济理论研究 | 第24-28页 |
·居住区停车利益博弈分析 | 第24-25页 |
·城市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 | 第25-28页 |
·居住停车需求管理理论 | 第28-31页 |
·居住停车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 第28-29页 |
·居住停车需求管理的措施 | 第29-31页 |
·居住停车需求管理的意义 | 第31页 |
·居住停车可持续理论 | 第31-3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1-33页 |
·居住停车可持续发展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理论研究 | 第37-67页 |
·我国城市居住停车配建标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40页 |
·我国城市居住停车配建标准现状 | 第37-39页 |
·我国城市居住停车配建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8页 |
·城市汽车化水平 | 第40-41页 |
·居住区区位 | 第41-42页 |
·居住区周边交通环境 | 第42-43页 |
·居住区建筑特性 | 第43-45页 |
·居住区停车特性 | 第45-48页 |
·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研究 | 第48-56页 |
·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的制定原则 | 第49页 |
·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的制定方法研究 | 第49-56页 |
·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的实施建议 | 第56页 |
·实例分析——潍坊市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研究 | 第56-66页 |
·潍坊市自身城市特性分析 | 第56-59页 |
·潍坊市居住区停车调查 | 第59-62页 |
·潍坊市居住区停车需求率预测 | 第62-64页 |
·潍坊市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的确定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居住停车模式选择及布局研究 | 第67-112页 |
·新建居住小区停车模式选择及布局研究 | 第68-92页 |
·居住小区停车模式选择及布局研究 | 第68-82页 |
·商住综合体居住小区停车模式选择及布局研究 | 第82-92页 |
·老居住小区停车模式与布局研究 | 第92-105页 |
·老居住小区停车模式选择分析 | 第92-97页 |
·老居住小区停车布局形式研究 | 第97-98页 |
·老居住小区周边建设公共停车场布局研究 | 第98-105页 |
·实例分析 | 第105-111页 |
·新建居住小区停车模式与布局实例分析 | 第105-108页 |
·老居住小区停车模式与布局实例分析 | 第108-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五章 居住停车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 | 第112-127页 |
·停车建设与景观协调布设研究 | 第112-117页 |
·绿化打造与停车建设的博弈平衡 | 第112-113页 |
·生态停车实施 | 第113-117页 |
·居住停车出入口设置 | 第117-121页 |
·出入口设置影响分析 | 第117-118页 |
·出入口的设置 | 第118-121页 |
·交通流线设计 | 第121-123页 |
·小区内部交通流线组织 | 第121-122页 |
·停车场内部交通流线设计 | 第122-123页 |
·停车诱导标志的设置 | 第123-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六章 居住停车管理研究 | 第127-138页 |
·停车位权属矛盾分析 | 第127-131页 |
·物权法对小区停车问题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停车位权属建议措施 | 第128-131页 |
·停车收费管理 | 第131-135页 |
·小区居民消费能力对小区停车收费的影响分析 | 第131-133页 |
·小区停车收费管理原则 | 第133-134页 |
·小区停车收费管理建议 | 第134-135页 |
·外来车辆停车管理 | 第135-137页 |
·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8-140页 |
·主要结论 | 第138-13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9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