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特种塑料论文--特种性能塑料论文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1页
   ·高吸水性树脂概述第15-17页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第15-16页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第16页
     ·高吸水性树脂的特点第16-17页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和吸水机理第17-20页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第17-18页
     ·吸水机理第18-20页
       ·定性解释第18-19页
       ·Flory的弹性凝胶理论第19-20页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合成第20-23页
     ·各类吸水树脂的基本制备方法第20页
     ·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第20-23页
       ·聚合第21页
       ·交联第21-23页
   ·高吸水树脂的改性第23-25页
     ·吸水性第23-24页
       ·亲水基团(单体种类)的影响第23页
       ·交联度的影响第23-24页
       ·其他因素的影响及最佳工艺的确定第24页
     ·保水性及凝胶强度第24-25页
       ·改进凝胶颗粒的结构第24页
       ·混入无机物第24-25页
     ·可降解性和吸液速率第25页
   ·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第25-30页
     ·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第25页
     ·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第25-26页
     ·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与吸水机理第26-27页
       ·结构第26-27页
       ·吸水机理第27页
     ·影响耐盐性的因素第27页
     ·提高耐盐性的方法第27-28页
       ·引入亲水单体第27-28页
       ·采用合适的交联剂第28页
       ·互穿网络结构第28页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指标第28-30页
       ·吸收能力第28-29页
       ·吸液速率第29页
       ·保水能力第29-30页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30-31页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3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40页
   ·实验原料及反应装置第31-32页
     ·实验原料第31-32页
     ·反应装置第32页
   ·合成工艺第32-38页
     ·溶液聚合两步法第32-34页
     ·反相乳液聚合法第34-35页
     ·溶液聚合一步法第35-38页
       ·溶液聚合一步法(无催化剂)第35-36页
       ·溶液聚合一步法(硫酸催化)第36-37页
       ·溶液聚合一步法(盐酸催化)第37-38页
   ·溶液的配制第38页
     ·过硫酸钾引发剂溶液的配制第38页
     ·氧化-还原引发剂溶液的配制第38页
       ·氧化剂溶液的配制第38页
       ·还原剂溶液的配制第38页
   ·性能测试及表征第38-40页
     ·吸水率的测定第38-39页
     ·吸盐水率的测定第39页
     ·聚合物红外光谱的测定第39-40页
       ·实验仪器第39页
       ·测试程序第39-40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0-57页
   ·聚合方法与工艺的确定第40-45页
     ·反相乳液聚合法第40-41页
     ·溶液聚合一步法(无催化剂)第41页
     ·溶液聚合一步法(酸催化)第41-42页
     ·溶液聚合两步法第42-45页
       ·反应原理和工艺第42-44页
       ·产物的红外谱图分析第44页
       ·空气中氧气对聚合的影响第44-45页
       ·加料顺序的影响第45页
   ·吸液能力测定方法的确定第45-46页
     ·吸水率的测定方法第45-46页
     ·吸盐水率的测定方法第46页
   ·交联密度的影响第46-53页
     ·交联反应的影响第47-50页
       ·交联剂(丙三醇)用量的影响第47-48页
       ·AA(-COOH)含量的影响第48页
       ·交联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8-49页
       ·交联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9-50页
     ·分子量的影响第50-53页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第51页
       ·单体浓度的影响第51-52页
       ·聚合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2-53页
   ·官能团的作用第53-55页
     ·单体共聚能力分析第53-54页
     ·-COONa和-COOH基团的作用第54页
     ·-CONH_2基团的作用第54-55页
   ·设计合成第55-57页
第四章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62-63页
附件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钛包覆聚合物的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赋权与规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