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导论 | 第14-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基础理论 | 第25-37页 |
·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集体林 | 第25页 |
·集体林权 | 第25页 |
·集体林产权明晰 | 第25-26页 |
·赋权 | 第26-27页 |
·规制 | 第27页 |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7-37页 |
·产权理论 | 第27-30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0-33页 |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 第33-37页 |
3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及国外私有林管理经验借鉴 | 第37-52页 |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 | 第37-42页 |
·土地改革阶段(1949~1953年) | 第37-38页 |
·初级合作社时期(1953~1956年) | 第38页 |
·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1956~1981年) | 第38-40页 |
·林业“三定”阶段(1981~20世纪90年代初) | 第40-41页 |
·深化改革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 第41-42页 |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总结 | 第42-46页 |
·权属清晰是林权制度的基本要求 | 第42页 |
·法制化有利于维护林权的稳定性 | 第42-43页 |
·广大林农是发展集体林的中坚力量 | 第43-44页 |
·强制性制度变迁不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 第44-45页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须配套进行 | 第45页 |
·赋权与规制是集体林权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 第45-46页 |
·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协调是林权制度改革的总目标 | 第46页 |
·国外私有林制度及其借鉴 | 第46-52页 |
·国外私有林概况 | 第47-48页 |
·部分国家私有林制度的特点 | 第48-51页 |
·国外私有林管理经验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51-52页 |
4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 第52-69页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 第52-58页 |
·外在条件 | 第52-54页 |
·内在因素 | 第54-58页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 | 第58-64页 |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情况 | 第58-61页 |
·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情况 | 第61-62页 |
·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情况 | 第62-64页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经验及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 第64-69页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的主要经验 | 第64-67页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反映出的制度问题 | 第67-69页 |
5 明晰产权是集体林权制度创新的基础 | 第69-82页 |
·我国集体林权属现状 | 第69-71页 |
·集体统管山由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 第69-70页 |
·自留山林地集体所有、林木农民所有 | 第70页 |
·责任山林地集体所有、林木协议经营 | 第70页 |
·股份山林地集体所有、林木股份经营 | 第70-71页 |
·租赁山林地所有权不变、林地使用权租赁经营 | 第71页 |
·流转山林地所有权不变、使用权转让 | 第71页 |
·集体林权属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1-73页 |
·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 | 第71-72页 |
·产权变动频繁、对农民切身利益影响较大 | 第72-73页 |
·产权残缺不全、集体林经营者激励不足 | 第73页 |
·明晰集体林产权的意义 | 第73-76页 |
·明晰产权是确立市场交易主体的需要 | 第73-74页 |
·明晰产权是准确界定产权边界的需要 | 第74页 |
·明晰产权是维护林权稳定的需要 | 第74-75页 |
·明晰产权是规范林权流转的需要 | 第75-76页 |
·明晰集体林产权的改革实践 | 第76-79页 |
·福建省明晰集体林产权的基本做法 | 第77页 |
·江西省明晰集体林产权的基本做法 | 第77-78页 |
·辽宁省明晰集体林产权的基本做法 | 第78-79页 |
·明晰集体林产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79-82页 |
·坚持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原则 | 第79页 |
·坚持依法治林、按章办事的原则 | 第79-80页 |
·坚持面向市场、积极引导的原则 | 第80页 |
·坚持质量第一、规范管理的原则 | 第80页 |
·坚持公平公正、程序公开的原则 | 第80页 |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 第80页 |
·坚持尊重历史、稳妥推进的原则 | 第80-81页 |
·坚持简政放权、便民为民的原则 | 第81-82页 |
6 放活经营权是集体林权制度创新的标志 | 第82-97页 |
·集体林经营权的演变 | 第82-85页 |
·解放前的农民租佃经营 | 第82页 |
·土改时期的农民私人经营 | 第82-83页 |
·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营 | 第83-84页 |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林经营权呈现多元化 | 第84-85页 |
·集体林经营权制度的内容及其改革 | 第85-89页 |
·当前我国集体林经营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85-87页 |
·集体林经营权制度改革实践 | 第87-89页 |
·集体林经营权制度创新构想 | 第89-97页 |
·集体林经营权制度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89-91页 |
·集体林经营权制度创新思路 | 第91-97页 |
7 落实处置权是集体林权制度创新的关键 | 第97-117页 |
·落实处置权的重要意义 | 第97-102页 |
·处置权与集体林经营者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 | 第97-99页 |
·过度限制处置权将抑制集体林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 | 第99-101页 |
·落实集体林处置权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本向林业聚集 | 第101-102页 |
·集体林处置权制度及其改革 | 第102-111页 |
·集体林处置权制度 | 第102-107页 |
·当前集体林处置权制度改革实践 | 第107-111页 |
·集体林处置权制度创新的思考 | 第111-117页 |
·林木采伐制度创新构想 | 第111-114页 |
·林权流转制度创新构想 | 第114-115页 |
·林权抵押制度创新构想 | 第115页 |
·林地征用制度创新 | 第115-117页 |
8 确保收益权是集体林权制度创新的目标 | 第117-135页 |
·确保收益权的意义 | 第117-120页 |
·确保收益权是调动广大林农生产积极性的需要 | 第117-118页 |
·确保收益权是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需要 | 第118页 |
·确保收益权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 第118-119页 |
·确保收益权有利于推动集体林区民主法制建设 | 第119-120页 |
·收益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0-127页 |
·税费负担重 | 第120-122页 |
·生态效益补偿与征地补偿不到位 | 第122-125页 |
·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 | 第125-127页 |
·林农收益权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 第127-135页 |
·林权改革试点省份的主要做法 | 第127-129页 |
·收益权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129-131页 |
·确保收益权的改革设想 | 第131-135页 |
9 我国集体林林权规制的必要性 | 第135-150页 |
·规制的一般理论 | 第135-138页 |
·规制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5-136页 |
·政府规制的必要性与谨防政府的过度规制 | 第136-137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规制变革 | 第137-138页 |
·部分林业发达国家私有林林权规制概述 | 第138-144页 |
·美国私有林林权规制 | 第138-141页 |
·日本私有林林权规制 | 第141-142页 |
·瑞典私有林林权规制 | 第142-144页 |
·林权规制的意义 | 第144-150页 |
·林权规制是实现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的需要 | 第144-146页 |
·林权规制是规范林权流转的需要 | 第146-147页 |
·林权规制是理顺分配关系的需要 | 第147-148页 |
·林权规制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 第148-150页 |
10 林权规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构想 | 第150-164页 |
·对经营者的规制 | 第150-154页 |
·集体林权属规制 | 第150页 |
·集体林经营规制 | 第150-152页 |
·林木采伐规制 | 第152-154页 |
·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制 | 第154-158页 |
·禁止违法收费的规定 | 第154-155页 |
·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 第155页 |
·指导集体组织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 第155-156页 |
·在森林保护中的法定职责 | 第156页 |
·严禁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 第156-157页 |
·依法核发木材运输证、经营许可证 | 第157页 |
·林业资金使用管理规定 | 第157-158页 |
·林权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8-160页 |
·森林采伐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8-159页 |
·林权流转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9页 |
·林权规制存在失衡问题 | 第159-160页 |
·市场调节与政府规制主次颠倒 | 第160页 |
·林权规制创新构想 | 第160-164页 |
·权属规制创新构想 | 第160页 |
·集体林经营规制创新构想 | 第160-161页 |
·林木采伐规制创新构想 | 第161-162页 |
·政府行为规制创新构想 | 第162-164页 |
11 实证研究 | 第164-176页 |
·福建省永安市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 第164-168页 |
·改革背景 | 第164页 |
·主要做法 | 第164-166页 |
·改革成效 | 第166-168页 |
·江西省遂川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做法与评价 | 第168-176页 |
·遂川县概况 | 第168-169页 |
·集体林权属现状 | 第169-170页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0-171页 |
·深化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171-174页 |
·赋权与规制视角下的遂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第174-176页 |
12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176-188页 |
·研究结论:赋权与规制的统一 | 第176-184页 |
·集体林权属制度 | 第176-177页 |
·集体林经营权制度 | 第177-180页 |
·集体林处置权制度 | 第180-181页 |
·集体林收益权制度 | 第181-184页 |
·政策建议 | 第184-185页 |
·创新之处 | 第185-186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6-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5页 |
个人简介 | 第195-196页 |
导师简介 | 第196-198页 |
论文成果清单 | 第198-199页 |
致谢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