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邓小平的教育哲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8-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论文的重点、难点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邓小平教育哲学观形成的历史渊源 | 第13-19页 |
(一) 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 第13-14页 |
(二) 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14-15页 |
(三) 对毛泽东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 第15-19页 |
二、邓小平教育哲学观的基本内容 | 第19-26页 |
(一) 教育地位、作用观 | 第19-20页 |
(二)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观 | 第20-22页 |
(三) 人才培养途径观 | 第22-23页 |
(四) 教育培养目标观 | 第23-24页 |
(五) 教育改革观 | 第24-26页 |
三、邓小平教育哲学观的特色 | 第26-35页 |
(一) 邓小平教育哲学观的逻辑结构 | 第26-28页 |
(二) 邓小平教育哲学观的实践品质 | 第28-35页 |
四、邓小平教育哲学观的当代价值 | 第35-40页 |
(一) 邓小平教育哲学观的理论意义 | 第35-37页 |
(二) 邓小平教育哲学观的现实意义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页 |